摸着黑蹬鞋下榻,江晚璃蹑手蹑脚行至门口查验,发觉门闩好好落着,自知虚惊一场,遂倚着门抚上心口,长抒了一口气。
再起身时,眼底忽现一截墨色裙摆。
“啊—!”
江晚璃大惊失色,下意识张嘴要叫,却不知怎得,许是吓破了胆,她的嗓子竟叫不出声来。
眼瞅着身前人吓白了脸,来人又慌又乱地捂紧江晚璃的嘴,急得连连求她:
“嘘嘘!是我!您别叫别叫!”
“呜…”
辨识出熟悉的音色,心慌过度的江晚璃如烂泥般瘫软在地,大口大口喘了半晌粗气,眼底涔着的泪差点就掉下来了。
自知行事欠妥的乐华跟她一道矮了身子,扶着她半跪在地,垂下头一声不敢吭。
江晚璃缓了缓,借月色看向床榻,见林烟湄仍睡得香甜,便与人指指门外,手撑地板爬起身出去了。
乐华小心翼翼掩紧房门时,江晚璃已站定内院门口,看样子是在等她。
她一步并三步追过去,压着嗓音惭愧告罪:
“属下知错。光想着有不便当众宣之于口的隐晦禀报您,却忽略了夜潜居所会惊扰您。”
江晚璃沉默良久,被下属狠狠吓了通,说不怨不恼是不可能的。
但她鉴于乐华往日行事不失分寸,揣测此人今时突然逾矩,或是有隐情,便压下怨怼,沉声问道:“缘何深夜回来?有何棘手事?”
“是关于…林姑娘的。”
乐华忐忑不敢抬眼,深呼吸鼓足勇气,才敢一股脑将近日所查悉数吐露:
“您走后,有一日寸瑶慌里慌张拿着张治癔症的方子找来医馆,求伙计开一味药。但那药整个渤海城皆断货,伙计便提议行针稳病情。那日我不在,伙计归来闲聊,我才知她误打误撞救了林雁柔。”
“伙计说,她给林雁柔行针时,此人虽失去意识,但嘴里一直叨咕着‘还我孩儿’,寸瑶在旁百般安抚都无用。守在床头的慧娘也不住地抹眼泪。属下命伙计凭记忆画了林雁柔的小像观瞧,惊觉林姑娘的眉眼,与此人…足有八分相似。”
江晚璃听罢,狐疑追问:“你怀疑湄儿是林雁柔的女儿?除方才所言,可有确凿证据?”
“属下…暂无。”
“那便是臆断!疯子的话怎能当真?单凭此事,你就夜闯我卧房,乐华,你的稳重呢?”
“属下…”
乐华没料到江晚璃突然恼了,惶然不知该从何解释,语塞许久才控住慌乱,再度开口辩驳:
“可,属下查了林雁柔户档,她今年三十有九,身有癔症。属下记得,昔日翻阅旧卷宗曾看到,逆犯林肃羽被流放萧岭后癔症缠身,十七年前突然坠河而亡。但仔细想来,若她活着,恰与林雁柔同龄;且林姑娘今年恰是十七岁啊!”
她越说越激动,抓着江晚璃的大腿苦求:
“林家逆犯与皇族干系太深,仇怨太重。林姑娘毕竟出身萧岭,身世不明,您为着自个安危考量,也不该亲近与林党有丝毫牵扯之人。属下便是顾及这些,才不敢当着林姑娘面说的。”
“够了!”
江晚璃沉着嗓音喝止了乐华,她心绪烦乱,再不想听下去了:“若无旁的事,退下。”
“属下还有两件事回禀,说完便走。”
乐华发觉江晚璃远不如平日理智,今夜的怒气来得有些无厘头,她意识到江晚璃在抵触旁人说林烟湄的坏话,料到此事急不得,她只好改换话题:
“您要属下给慧娘传的话,属下已托人带到。属下走时,寸瑶已带那二人回了康县;另外,林姑娘考中功名,府城红榜上,其名位列第三。属下告退。”
“知道了。”
江晚璃听罢,拂袖便走,但前进的方向,竟与卧房截然相反。
她想一个人,好生静静。
林肃羽,这名字已许久未曾听过了。
上次听人提起这三个字,好似还是十余年前她母亲病中呓语,曾喃喃唤过“嬛儿妹妹,朕对不住你,对不住肃羽”之类的话,她当时就守在床头,觉得这名字陌生,便好奇问身侧的老嬷嬷:
“嬛儿是谁?肃羽又是谁?母亲称嬛儿妹妹,她是我小姨吗?我怎没听过她?”
嬷嬷听过她的问题后,那惊骇惶然,一言不敢发就退出寝殿的模样,江晚璃至今记忆犹新。
那夜后,她留意记住了这俩名字。
此后又过数年,她意外从一份谋逆大案的卷宗中,厘清了二人的身份。自此,她也同那老嬷嬷一样,对这些名字,讳莫如深。
严格算来,江晚璃之母江祎,与林肃羽的母亲江嬛,是姨系表亲。
江祎与江嬛拥有同一位祖母,而这位祖母,正是大楚的开国皇帝——文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