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船后,见王管事对他们这般殷勤周到,怀夕知道都是因着哥哥的缘故。她虽然在人情世事上懵懂了些,可从前白氏常教导她,无功不受禄。
哥哥走前只说让她们先休息,别的没有嘱咐。到底是不是在此处落脚,还要等哥哥回来再说。
王管事确实周到,大概是怕他们旅途吃喝不便,屋内放了好些糕点果子。怀夕在宅内逛了一圈,发现屋内一应物品都很齐全,厨房里连锅碗瓢完都是崭新的。
虽然糕点果子看着美味,可刚下船,怀夕也没什么胃口,小艾想了想,让松毫搬了个小炉子进屋,就着小炉子煮了几碗热汤面,三个人垫饱了肚子。
待天边夕霞缠卷时,宋承云还没有回来。
灶上生着火,温着一锅清粥。怀夕和小艾搬了小凳子坐在院里乘凉,闲聊路上见过的新奇玩意,松毫则在门外等候张望着。
说着话,多日的倦意终于袭来,怀夕靠在小艾肩头打起盹来。
怕外面蚊虫多,小艾忙叫醒怀夕,将她拉到屋里,从外头箱子里找了个小靠垫放进罗汉床,,怀夕顺势蜷躺过去,香香地睡着了......
待宋承云回来时,天已经擦黑。巷子窄小,马车不能进,宋承云在街口下车后,迈步走进来。
街道并不深,四座小宅子错位相对。
外头两座宅子大概还未住人,漆黑一片。里头两座,一座灯火通明,隐约见炊火。而另一座,便是他们当下的落脚处。
小宅院门外有微微的光亮,待走近了些,可见松毫坐在台阶上打着瞌睡。
松毫警觉,还不待宋承云走近,便认出他,挑起地上的灯笼几步就小跑着过来,“公子回来了。”
宋承云淡淡应了一声,踏进门口,迈进垂花门,见屋里灯光几不可见,问道:“姑娘呢?”
因对此地还不熟,宋承云又令松毫在他回来前寸步不能离开,因此烛火这些物件没来得及去集市上买,只在自己带来的箱子里找出些灯烛点上。
松毫提着灯笼照在脚下,应道:“姑娘在屋里等着您呢,还吩咐我们在灶上温着粥,公子既回来了,可是先摆饭?”
“你先去买些烛火吧。”说完,宋承云脚步未停,迈进主屋里。
松毫明白下来,公子这意思,就是在这住下了。
第15章 第15章待怀夕如夫子般严格
金陵在泸州的北面,虽已近晚夏,入了夜,夜风便裹挟了几丝凉意。
小艾在厨房里看着粥,听到宋承云的声音后将头探了出来,松毫示意她准备摆饭。小艾应是,麻利地往灶里添了几块柴,火苗很快就旺了起来。
屋里,宋承云借着摇晃的微弱烛光,在屋内扫了一圈。
小烛火爆了声小响,烧的越发亮些,蜷缩在角落阴影里的身影也更清晰了些。
屏息去听,有淡淡的鼾声。宋承云眼里不自觉多了丝笑意。
夜风已带了几丝凉意,想道怀夕在船上病恹恹的样子,宋承云微俯下身,隔着衣裳轻轻拍了拍怀夕。
“夕儿,别在这里睡,会着凉。”他声音很轻,如清泠泠的山泉流动。
怀夕迷迷糊糊睁开了眼,意识还似在梦中,看到宋承云,下意识地嗫喏道,“哥哥。”
宋承云应了声,不催她,安静地等她清醒。
门外传来小艾的声音,“公子,现在摆饭吗?”
见怀夕已经慢慢醒神,宋承云应:“摆吧。”
松毫很快就买完东西回来,屋内燃起火烛,很快就亮腾了起来。
几日水路把怀夕的精气神都磋磨不少,晚膳时依然没什么胃口,但宋承云还是替她添了碗米粥。
怀夕慢慢喝着,间或同宋承云说着话,“哥哥,那我们便在这住下了吗?”
怀夕挺喜欢这里的,院子虽不大,比泸州住的还更小些。可这二进小院胜在精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下午她同松毫和小艾走到巷子外瞧了瞧,这里出去就是大街,繁华的很。他们毕竟是外乡人,人生地不熟,松毫随手拦了一街上吆喝做买卖的婆子,那婆子见她们刚来金陵,十分热情,三言两语把这附近都给他们讲了个清楚。
衣食住行皆方便,最让怀夕满意的是,这里离哥哥进学的书院。
“是。既是两位老师一番好意,不好辜负。”宋承云平日话不多,可对着怀夕,总会多几分耐心,“我已经让松毫明日再去请个婆子回来,以后我们就在这住下了。”
怀夕乖巧地点点头,见宋承云放下筷子,也跟着放下手里的瓷勺。
“那我带哥哥去逛逛宅子?”怀夕笑道,“夕儿已将这里逛了几遍,对这里可熟了。”
宋承云应好,同怀夕一前一后从偏厅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