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入高门(115)

作者:程十七 阅读记录

雁翎不可置信地看了又看,伸腿、蜷腿、活动了好几次,皆行动自如。

她蹭的跳下床,穿上鞋子快走几步。

欣喜之余,她眼眶竟有些发热。

雁翎也不睡了,匆匆换了衣裳,打开房门。

晨光熹微,偶尔有早起的鸟雀叽叽喳喳。

雁翎深吸一口气,只觉畅快无比。

她阖上眼睛,站在门口,感受着外边的气息。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轻轻摇一摇头,觉得自己这些行为有些好笑。

真是,这有什么好激动的嘛。这不就是正常人的样子嘛。

约莫过了两刻钟,雁翎才渐渐平静下来,一时思考贺庭州为什么这样做,一时考虑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

不过,其他的都不着急,她需要好好地沐浴,在浴池里多待一会儿。

先前虽也沐浴,可手足被缚,终是不够畅快。

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裳。

今日来伺候的竟是锦书和绣屏。

看见她们,雁翎愣怔了一下,有些恍如隔世感。

两人也齐齐红了眼眶:“姑娘,不,少夫人。”

“这段时日,你们在哪儿当差?”雁翎定一定神,问道。

“回少夫人,就在西院。”

雁翎脱口而出:“那我怎么没见你们?”

两人对视一眼,还是锦书先开口回答:“回少夫人,我们在忙旁的事情。”

上个月的成婚当天,发生那么大一件事,锦书和绣屏二人皆严重失职。世子虽未严惩她们,但也有一定的处罚。

不过这些细节,没必要同少夫人讲了。

雁翎话一出口,隐隐觉得有些不妥,好在双方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默契地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绣屏帮着少夫人选衣服、选发饰,一如成婚前那般。

雁翎如今乍得自由,也没立刻出府,而是在院中转转,又去向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看见她,自是万分激动,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又一脸关切地问:“二郎如今放你出来,是不是那贼子捉到了?”

“什么?”雁翎眨了眨眼睛,一时没反应过来。

老夫人不疑有他,出声解释:“就是你成婚当天捣乱的贼子啊,不是说咱们家得罪了他们,怕他们报复,他们又还没抓到,所以二郎让你一直待在西院,尽量别出来吗?”

“哦——原来是这个。”雁翎一本正经道,“这我不清楚了。不过二郎说能出来,那应该能吧。”

——她没想到贺庭州是这样对外讲的。不过老夫人的话倒是提醒了她,二哥还被困着,下落不明。她得老实一些。

定一定神,雁翎问起义父的事情:“祖母,昨天那位沈先生,有没有说他住在哪里?”

“这倒没说。”老夫人沉吟着问,“怎么了?是不是有事要找他?”

说到这里,老夫人有些懊悔,早知道,该昨日多问一句的。

“没事,没事,我就这么一问。”雁翎摆一摆手,心道,义父素来谨慎,不提落脚处也正常。

莫着急,义父昨天绝不是无的放矢。她先耐心等着就是。

雁翎刚得自由,又不知二哥下落,不好做得太过,而且又有锦书和绣屏跟着,只在定国公府小范围内活动。

大多数时候,她都在院中坐着,漫不经心地翻着手里的书卷。

二哥不在大理寺狱的话,贺庭州会把他关在哪里呢?

……

雁翎这边心情好转,而朝中却极不太平。

皇帝病情加重,自忖时日无多,却仍带病上朝,再次提出要废太子一事,却遭到朝中半数大臣的反对。

众臣皆称储君关乎江山社稷,又是先帝所立,无过,不可废之。何况还有“天象”佐证。

——他们未必都支持太子,但是支持礼法。皇帝到底太心急了一些。

大殿之上乌泱泱跪倒一片。

甚至有朝臣冒死劝谏,一头撞在殿前,当即血流如注。

皇帝又惊又怒。

偏在此时,有太监来报,说在东宫被软禁的太子遇刺,刺客当场被抓。

这一消息传来时,皇帝正看到血腥场面,胸中气血翻涌,当即昏倒在地。

太医连忙诊脉、扎针,匆匆救治。

期间皇帝勉强醒来一会儿,口中喃喃说道:“太,太……”

旁边拥护太子的文臣反应迅速,立刻解释:“陛下知道了太子是冤枉的。这是担心太子的安危呢。”

支持太子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至于究竟是什么,那并不要紧。

皇帝病倒,形势混乱。

三皇子在费皇后的支持下,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废储另立的诏书,又派人去东宫缉拿太子。

不料,太子竟不在东宫。

原来太子消息灵通,早在亲信的掩护下离开了东宫。太子太傅叮嘱他的十二字真言里,最后四个字是“暗留后手”,早年留的后手这会儿就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