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歌放下筷子,用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自然算得,不知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拔丝红薯。”
“拔丝红薯?”周渔歌在口中轻轻默念这四个字。
“菜如其名,是个好名字。”
“若是少夫人喜欢,我便将这配方赠与五味斋,权当是交个朋友。”
并非是池也有多大度,只是想着五味斋若是将这道菜加入菜谱,赢得临江百姓的喜爱,何愁赚不到银子?
“好。”袁行之尝过拔丝红薯后,亦是赞不绝口,嘴上糊了一层糖衣,叹道:“我夫人果真没有看错人,池姑娘如此痛快,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袁某自当尽力而为。”
周渔歌:“刘掌柜,你去起草一份契约文书。”
事情成了,池也心中一喜,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调侃道:“少东家、少夫人,看我这打扮,也该知道我最需要什么了吧?”
/:.
众人被她这坦诚的模样逗笑。
周渔歌心思活络,悄悄伸手在桌子底下拍了拍袁行之。
袁行之会意,解下腰间的钱袋,看也没看地直接扔给池也,“以后有什么好东西一定记得五味斋,本少爷定不会亏待你。”
池也并未跟他客气,掂了掂手中的钱袋。
少说也有十几两。
果然是大户人家,出手就是阔绰!
池也脸上的笑容更浓了几分,径直将银子揣进怀中,“那是自然!”
第16章 刘掌柜伏在柜台上,很快便写好两份契书。 一份拿给袁行……
刘掌柜伏在柜台上,很快便写好两份契书。
一份拿给袁行之周渔歌二人,一份递到池也手中。
池也快速扫过手中的契书,土豆、红薯均按市价,每斤两文,为期一年。
见契书没什么问题,池也便拿起桌上的毛笔,龙飞凤舞地签下名字,随后又按下手印。
池也满意地看着自己的签名,嘴角微微勾起。从前师父为了磨她的性子,逼着她练了许久的毛笔字,没想到竟在此刻派上用场。
虽然她从不肯耐着性子一笔一划认真去练,就如同她的性子,依旧我行我素。
刘掌柜笑呵呵道:“池姑娘,这是今日的菜钱。明日土豆、番薯还请各备两筐。”
“好。”
池也将她的那份契书仔细叠好,收入怀中,又接过刘掌柜递过来的铜钱。
今日土豆、红薯池也各带了五十斤过来,每斤两文,正好两百文。
池也再次跟着刘掌柜去了后厨,向五味斋的厨子详细说明了做法,看着他们亲自动手做了一遍。
临走时,她又叮嘱道:“炒糖的时候一定要小火!要趁热端给客人,凉了就会变硬。”
随后她转头看向刘掌柜,道:“刘掌柜,能否帮我照看一下外面的牛车,我要去买点东西,很快回来。”
刘掌柜摆摆手,道:“行,你且放心去。”
“多谢刘掌柜。”
离开五味斋,池也来到一处人烟稀少的小巷子。取出袁行之扔给她的钱袋,打开一看,里面足足有十二两银子。
应该差不多了!
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还额外多得了一笔银子。
池也眉眼舒展,微微耸了耸肩,双手交叠于背后,脚尖轻点,踢踢踏踏地穿梭在狭窄的小巷中。
七拐八拐,池也抄近路走到了牛市。
此时已日上三竿,集市之中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牲畜的气息,还有不绝于耳的吆喝声。
池也面色沉静,不动声色地在街市上走走停停,心中对牛、马的价格渐渐有了数。
目光扫过几家铺子,池也最终挑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缓缓走了进去,步伐沉稳从容。
“姑娘,是来买牛的吧?”池也刚一进去,便有一小厮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
池也点点头,道:“劳烦帮忙挑选一二。”
“那姑娘你可来对了,我们这的牛可是整个临江城最好的。”
池也笑笑没说话,虽然她不懂牛,但她懂得人心。
商家惯用话术,谁信谁是大傻瓜!
那小厮引着池也来到一排成年牛面前,边走边说道:“这些牛体型健壮、性格温和,姑娘看看可有相中的?”
池也看了一圈,脸上并未露出明显的喜好,随意指着一头牛问道:“这头牛多少钱?”
“十八贯。”小厮笑道。
池也的眉心微微蹙起,稍纵即逝。
满打满算,她身上不过二十多两银子,花十八两买头牛,确实有点小贵。
小厮是个人精,早已练就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自是没错过池也一闪而过的神情。
观她衣着打扮,许是囊中羞涩,但小厮并未将此点破,问道:“不知姑娘买牛作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