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岳州到京城一千余里,从京城再往岳州来又是一千余里。很多事都是刚发生的时候劲儿最大,等过后等的时间久了,天大的事也就那么回事了。
现在关氏就是这样,之前又怕裴家不放自己走,又怕关家收到两个管事的信不高兴,还怕亲娘病重等不到自己回去,总之那些天一天收不到京城的信,她就坐立不安。
现在时间长了虽然还是着急,但不耽误吃不耽误睡的,也就那么回事了。
“我娘那里不着急,你回去一趟,拿这个银子再多买些东西,让东城的蟹老板给我多留几筐螃蟹,中秋节前一天清早我去拿。”
“少爷,要那么多螃蟹做什么。”
关氏想跟儿子过中秋,更想儿子以后在谢家过得好,才会主动让裴元带着谢文济一起回容县。
但今年格外特殊些,裴元又怎么可能真的放任关氏一个人留在府城。
“我和你少奶奶成亲,之前不告诉娘是出于无奈。现在既知道了,双方母亲总该见一面才是,现在趁着过节我们一起回县城岂不正好。”
中秋节前一天过去,不麻烦家里岳母娘提前忙活招待好几天。两家合在一起高高兴兴过个中秋,第二天再去黄家一趟,之后就能回府城。
来去不过几天,就算耽误也耽误不了大事。娘说不得要跟着关家的人走,走之前要是不跟亲家见一面,裴元都怕自己丈母娘多心,自己现在这做派真的很像肉包子打狗,要一去不回头。
“诶,我这就回去跟娘子说。娘子要知道可以跟少爷一起回去,肯定高兴的。”
曹勇听他家少爷这么一说立马就高兴了,曹勇是个老实人,老实人大多都有个毛病,就是一根筋。
当年关氏仔细挑选了曹勇买断了身契,回来给裴元做书童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这些年他跟在裴元身边,不管去哪里都死心塌地的。当初裴元入赘前他也有过犹疑,现在亲事已然做成了,曹勇也自然把谢家当成自己的家,好几个月没回去可惦记了。
府城那边裴元准备着带关氏一起回容县过中秋,容县这边黄娟已经跟在谢九九身后念叨了好几天了。
谢九九嗯嗯啊啊的糊弄着就是不给一句准话,这不今天一大早,还不等谢九九洗漱黄娟就堵到前院来,站在卧室房门口拦住谢九九的去路。
“还有几天就该过节了,你要去今天就赶紧把云客来的事情安排好,明天后天让双喜送你去府城。”
“双喜在鹿鸣村一待就是几个月,好不容易回来过节您又折腾他干什么。”
关氏是必走的,以后去了京城再想要见面就难了,裴元再是入赘到自家来了,母子天性如何都该体谅,黄娟今年是必要谢九九去关氏那边过节的。
“你别岔开话题,我跟你说的是过节的事。双喜送你去一趟中秋那天我肯定要多给他个红包,用不着你来操心。”
热水是春儿早上烧好放到房里来的,谢九九提起铜壶把热水倒进铜盆里,把热得有些发烫的湿帕子覆在脸上,热气儿把最后一点困意带走,又是新的一天精神满满准备出门赚钱的谢九九。
“娘,我没说不去啊,我这不是等着书院那边的回信吗。等收到回信了我再去。”
年轻的夫妻,乍一分开怎么可能只有裴元心里不舒服,谢九九心里头照样记挂着。
只不过是白天云客来里忙,忙得来不及想。等到晚上独自在前院歇下了,才会情不自禁的想裴元在书院干什么,从京城到岳州的信又该走到何处了。
黄娟的话说得有道理,在骨肉亲情面前有些规矩就该往旁边站一站。
但再有道理也架不住谢九九心里现在不乐意,谁要裴元每次寄信回来说的都是些书院里极琐碎的事情,连前一日山下摔死了一头猪,山上跟着吃了一顿香猪肉也要写进来。
写了那么多,就是没问一句自己什么时候去府城。她自己也知道自己走不开去不了,可去不了就不问了吗?真是没意思!
黄娟不明白明明要去,为什么还非要收到女婿的回信才肯去。
而谢九九就非要先收到裴元的回信,看看他这次信里面到底又要跟自己写些什么东西,才能决定这次去府城还要不要把给他准备好的东西带过去。
这些话不好跟黄娟说,谢九九嗯嗯啊啊的糊弄一番,然后又借口说云客来忙,忙得脚不沾地的那种忙,这才从家里躲出来。
不过谢九九不是说谎,她是真的忙。自从炸油货的档口开了以后,云客来的人气眼看着就上来了。
云客来用料新鲜,刚从湖里捞起来的鱼,一上码头就被何奎送到饭庄里来,后厨有专门处理的人,因关着两口油锅的是韩婶子,老韩对档口要用的鱼肉米面都上心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