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裴一雪就是不松口,他们也只能等着。
整整两天,由于心里压着这事儿,土匪们做什么都不得劲儿。
第三天大清早,他们一大群人便呼啦啦地找上裴一雪,让他给个说法。
裴一雪却让他们下山去城里转转,说去了便会知晓。
山寨到城里距离很远,到太阳快落下山时,打探消息的土匪才终于赶了回来。
他火急火燎地推开议事堂的大门。
等在大厅的土匪齐齐向他望来,虎哥两步上前,抓住他急问:“咋样?有什么消息?”
这位土匪面露兴奋,语气是掩不住的狂喜:“朝廷放榜招安民间势力,包括山匪!”
“什么?!”虎哥虎躯一阵,双手叉在腰上又放下,反反复复,无处安放。
除了这人,在场的山匪也皆是满脸震惊。
“大哥,这人到底什么来头?连还未放出来的皇榜都知道。”带回这个消息的山匪问道。
戚达垂眸沉思,“不知。”
虎哥却道:“他能有什么来头?这两天我们不是查过?就西塘县裴家赶出来的一个病秧子。”
“我们从西塘县城里得知的和从稻花村听说的,似乎并不一样。”另一位土匪迟疑道。
打探消息的那位土匪问:“难不成他被赶出来后,遇到了他背后的那位贵人?”
关于那位贵人,他们什么蛛丝马迹也没有查到。
但裴一雪从一无是处,短短几个月内能达到如此成就,必定少不了背后有人帮忙。
朝廷招安于济世寨是一条出路。
他们若接受,有两种路可走,一是被分置田地,往后老老实实种地,二是收编朝廷。
可这都不是他们想要的。
因为靠种地或是朝廷发的那点俸禄,养不活山寨内的一百五十七口老人孩子。
他们也不想失去山寨。
而裴一雪说能够安置济世寨的所有人,无论老幼。
济世寨关起门商议一通,最终敲定答应与裴一雪合作。
唯一要求便是保住山寨。
事情谈拢,裴一雪便和虎哥等三两个土匪一同前往西塘县县衙,给全山寨的人登记。
取得合规的身份很简单顺利,但要保住山寨衙门却不同意。
县令道:“你们应该清楚,朝廷招安为的就是要将这些民间势力打散,减少动乱。若保留下来,跟没招安有什么分别?”
裴一雪说:“大人,我们并非要保留山寨,而是要将济世寨改为济世堂。”
堂上上座的人怔了怔,似在思索自己是否没听清,随即问:“有何区别?”
“济世寨干的是打家劫舍的勾当。”他笑说,“而济世堂是收养无家可归的孩童的地方。”
收养无家可归的孩子是济世寨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只不过他们养孩子的方式却是抢劫过往富商,方式不对便成了土匪窝。
若山寨钱财来源合法合规,土匪窝就能变成造福一方的善堂。
县令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椅子扶手,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裴一雪道:“若日后济世堂能收留所有无家可归的小孩,乃至收容所有无家可归的人,整个西塘县境内大街小巷将无一乞儿,所有百姓都安居乐业。
这样的场景,大人如此为国为民的人,难道不想看到吗?”
县令手指敲打椅子扶手的节奏变快了些许,瞧上去有了些动摇。
西塘县要能变成那等繁荣景象,必定能在他的政绩中增添浓墨的一笔。
裴一雪和西塘县县令打过交道,清楚这人最是爱钱。
他便投其所好。
只要他乐意,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儿。
如今因为县令母亲的缘故,县令光明正大地敲诈这条路已经行不通。
他便道:“济世寨处于四不管的地界,大人如今已将其中山匪招安,那松武山便归属于西塘县。”
归属于西塘县,那就能征税。
济世寨占地约莫五十亩地,按一亩地一年二两银子,山寨的一年税收也有上百两,抵得过县令一年的俸禄。
县令直起背来,坐在椅子上正了正神色,“济世堂开堂做好事,造福于民,本官自是支持。
但松武山如今属于西塘县,你们若是还敢如从前拦截来往富商,本官定不轻饶!”
县令说这话,便算是同意将山寨保留。
济世寨正式改名为济世堂。
山寨中,土匪们从前为种粮食开出来不少荒地,这种荒山秃岭种粮食却不行。
可拿来种药材确是顶好。
对于山寨的人,裴一雪让能武的进镖局,剩下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只需每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至于小孩子,他花钱请来三四个先生来教他们读书写字。
人多了,裴一雪的车队也进一步扩大,药材销路包揽了附近几个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