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伪饰丹心收众望,笑里藏刀设毒宴(二)
沃州距离河北并不算远,先前武林大会选址在此,主要原因是图个交通便利,次要原因也有存了震慑河北叛军的心思。梁未絮一行人快马加鞭,不出数日便到了河北边上的延界镇。
这镇子虽小,却是叛军重兵把守的要冲。作为通往河北的咽喉之地,它就像是一座烽火台——但凡朝廷兵马稍有动静,镇上的叛军便会快马报信。其实此前朝廷的大军曾一度收复此镇,可惜后继乏力,稍一松懈又被叛军卷土重来。
最苦的终究还是镇上的百姓,这两三年来崇军与叛军拉锯厮杀,幸存的镇民已然不多,每个人的日子都过得无比艰难。
早在赶路途中,梁未絮已与群豪详细说明了此中情形,这会儿她勒住马缰,又对众人道:“诸位义士都是身怀绝技的江湖儿女,不是那些寻常兵卒可比。因此依在下之见,我们要攻这镇子就不必强攻,诸位的轻功暗器、点穴手法,都是夜袭的利器。不如发挥自身武功,趁夜摸掉哨卡,悄无声息拿下镇子。届时我们以延界镇为根基,既能截获叛军往来情报,又能与朝廷大军里应外合,光复河北指日可待。”
梁未絮别的不提,谋略确实过人。于是在她的周密安排之下,当夜群豪分作数队,趁着夜色潜入镇中,不过一个晚上的时间便悄无声息地拿下了延界镇,将驻守的叛军尽数控制起来,连个报信的人都未能走脱。
/更多内/容请]搜索[频道:.//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群豪心中畅快,正欲摆酒庆功,可其中几位老成持重的侠客想起另一件事,先向梁未絮问道:“听闻从前叛军每破一城,必纵兵劫掠百姓。如今归安郡主既已弃暗投明,想必不会再纵容部下行此恶事了吧?”
虽说这一路上他们见梁未絮行事光明磊落,确有几分侠者之风,可是一想起传闻中当初长安之祸的惨状,他们就无法对梁未絮完全信任。
梁未絮早料到会有此一问,神色黯然,低叹一声:“长安城破,魏贼下令大索三日,我是在那三日后才入了长安城。彼时满城血火,妇孺哀哭,至今想起,我仍觉心痛。可惜那时的我无力阻止魏贼的命令,还因父亲的关系不得不助纣为虐,伤害了定山派的大侠,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如今我既掌兵权,断不会让旧事重演。我早已严令部下不得扰民,诸位若不放心,不如去镇中街上四处走走,亲眼察看。”
这话倒也不全是虚言,梁未絮的的确确曾下了严令,不许麾下将士再像从前那般随意劫掠百姓。然而她心里清楚得很,这些愿意跟着她出生入死的将士,可不是那些满口侠义的江湖人,刀头舔血之辈图的就是个富贵前程,区区延界镇油水有限,强压着他们守规矩尚可,但若长久不给甜头,难保不会军心涣散。
因此私下里,她早已对麾下众将士许下承诺:这延界镇不过是个小地方,暂且忍耐忍耐,待日后攻下河北,乃至问鼎天下之时,她自会让他们在繁华大城里尽情劫掠数日。
而等到那个时候,大局已定,即使这些江湖武士察觉到不对,她也不用惧怕他们。
垫脚石用完,本来就该给扔了。
梁未絮手腕极强,麾下将士向来服从她的号令,白日里大多数梁家军官兵倒也确实规规矩矩,镇子里秩序井然,百姓们安然无恙。
群豪巡视一圈,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纷纷赞叹归安郡主当真洗心革面了。
不过比起那些称赞她弃暗投明、侠义心肠的话,梁未絮更爱听人夸她打仗厉害,行军布阵的本领高明。
从前魏恭恩和梁守义还在世时,他们交予她的权力曾令不少人心生嫉妒,她总要接连办成好几件大事,才能够让军中那些瞧不起女流的将士彻底地信服她。而这些江湖人士却不同,虽说武林里也不是完全没有轻视女子的陋习,但江湖毕竟是强者为尊的地方,武功高低才是硬道理,从古至今的江湖武林从来就不乏厉害的巾帼高手。所以她只需要用一场漂亮胜仗,就能让这些江湖豪客对她心服口服。
梁未絮唇角微扬,却仍作谦逊状:“此番奇袭得手,全仗诸位身手了得。若无各位的绝顶功夫,我纵有千般计策,也难这般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延界镇。”
群豪听罢更为欢喜,梁未絮遂领着他们往庆功宴走去。
延界镇发生的一切,都被藏在暗处的颜如舜与尹若游尽收眼底。
她们也是不放心梁未絮麾下的官兵,怕他们欺凌百姓,才暗中跟进镇子,随时准备出手,可没想到这群官兵今日竟是出奇地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