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诗吟刀啸(279)

作者:满襟明月 阅读记录

颜如舜道:“就这么简单?”

凌岁寒道:“听起来好像是有些不可思议,你大概不会相信,但我天生就是这样的性子,遇到不理解的事情,总想要一探究竟。总之,我刚才的话绝没有骗你。”

颜如舜笑道:“你用不着向我保证,我可不是在审你。我早和你说过,我没有探听别人秘密的习惯,只是……”她稍一顿,收起笑容,语气逐渐变得郑重:“只是我现在不希望你陷入危险而已。你已经帮我们承担了很多事,所有倘若如今你有什么难事,我也可以帮你承担。好吧,但你既如此说,我自然信你,那么你现在探出究竟了吗?马青钢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凌岁寒道:“我们是一起见的他,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瞧出来了一点。放心吧,目前我不会再做什么破坏我们之后的安排。”

凌岁寒骗人的本事不如她的刀法高明,骗一般人还好,要骗自己的朋友则十分困难,因此她适才那番话确确实实没有一个字的假话,让她对马青钢生起了浓厚兴趣的那场败仗乃是十年前的铁壁城之战。

铁壁城,在大崇与西蕃的交界处,地势险要,三面皆为悬崖峭壁,唯有一条蜿蜒小道能够通行,是进攻对方国土的必经门户,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是大崇与西蕃的必争之地。百余年来,双方军队在这座小城反反复复地交战争夺,几经易手,无数士兵的尸骸埋葬于此。

而近些年来,这座边陲小城暂时被西蕃占领,自然成为了当今天子谢泰的一块心病。

待到永祐三十一年,谢泰终于忍耐不住,认为大崇在他的治理之下国泰民安、四海升平,既然文治已达顶峰,是时候发展武功,遂下令凌禀忠带兵出征,夺回铁壁城。

凌禀忠一代帅才,不仅仅是战术指挥出众,更难得的是他还拥有非同一般的战略眼光。

这些年来他镇守边关,派遣多名暗探潜入敌境,搜集各种情报,更花费一番工夫对铁壁城四周的地理地形做了深入研究,早已发现铁壁城的特殊,每一回的争夺战,攻方即使能够暂时将此城占领,也必会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其实得不偿失。于是他当即上疏一封,向天子阐述了自己的顾虑,并提出建议,在铁壁城后方的万柘山一带修建防御工事,如果西蕃有进攻之意,也不必担忧,先尽可能地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待对方的兵马疲惫之际,再伺机发动奇袭。

偏偏当今天子好大喜功,这封奏疏令他大为恼怒,认为凌禀忠贪生怕死,已失忠勇之心。恰巧,朝中的另一名大将马青钢趁机自荐,信誓旦旦地要领兵收复铁壁城,谢泰立刻将作战任务交给了他,再命令凌禀忠配合他的行动。

凌禀忠劝谏多次,始终不能令天子回心改意。后来,马青钢在铁壁城吃了败仗,丢盔弃甲回到大崇,惧怕天子治罪,便将战败责任全部推到了凌禀忠的身上,上疏表示是凌禀忠在战场上处处阻扰,才功亏一篑,断送了即将到手的胜利。

谢泰大怒,即刻召凌禀忠入京。

那是永祐三十二年的春天,凌禀忠回到长安的第一天,睿王谢慎立刻前往凌府拜访,劝他*向天子服软认错。两人在书房的这场谈话,正巧被凌澄与谢妙听见。那时候凌澄最为忧心的乃是谢妙的病情,尽管听出圣人似乎为了什么事在生父亲的气,她也没太在意。

直到后来全家罹难,她才反应过来父亲的死应该与此有关。又过两年,她随师君在江湖上行走,偶遇父亲从前的部将李定烽,她向李定烽打听起了此事,对方沉吟良久才道:

“睿王殿下大概是希望令尊能为铁壁城之战的事情向圣人认错。”

“铁壁城之战?我好像听说过。可那场战役的主帅根本就不是阿父啊,输赢与阿父又有什么关系?”凌澄满脸怒色,突然“哼”了一声,“我就不明白,谢泰为什么不让我阿父领兵作战,崇军肯定不会败得那么惨。”

“娘子慎言,在李某面前也就罢了,今后在旁人面前千万莫要直呼圣人名讳。”李定烽神色凝重,“不错,倘若令尊领兵作战,铁壁城应该能够夺回,最初圣人的旨意也确实是让令尊担任此战主帅,然而是令尊不愿出征。”

凌澄更加不理解:“这是为何?”

李定烽这才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给凌岁寒讲了一遍。

凌澄听得眉毛紧皱,欲言又止。

李定烽道:“娘子还有话要问?”

“你也是我长辈,你还是直接叫我符离吧。阿父在世时,常常和人说起你,他说你用兵如神,有深谋远略,今后成就绝不在他之下,必能青史留名。”凌澄道,“那么依你看,铁壁城到底该不该打?”

上一篇: 捡到醉酒的美人姐姐 下一篇: 那支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