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报告陛下:末将真的只想摆烂啊!/江山不及君一笑(184)

作者:凶答答 阅读记录

风君尧微笑着回应:“傻九霄,以后的日子,朕都会这般陪着你。”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江南烟雨入诗来(完结篇)

时光恰似白驹过隙,匆匆一晃,便是大盛一十二年。

在风君尧的治理之下,大盛王朝一片繁荣,朝堂清明,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市井间的茶肆里,说书人正眉飞色舞,猛地一拍惊堂木,赞叹道:

“各位看官!今岁漕运那场面,千帆竞发,热闹非凡!边塞的胡商也不畏路途遥远,踏雪而来。如此盛景,怕是得原原本本写进《开真新志》里去咯!”

此时的开真,早已褪去昔日的稚嫩,批阅奏折时,朱笔挥动如游龙,谈论国事更是字字切中要害。

那日早朝结束后,他瞧见御案上镇纸压着的《告假疏》,不由地轻笑一声——陛下与九霄的“逍遥帖”,终究还是递到他眼前了。

离宫前夜,掖庭的宫灯一盏接一盏地熄灭。

风君尧正将明黄龙袍仔细叠好,放进檀木箱中,指尖轻轻抚过金线绣就的龙纹。

这时,屏风后传来一阵轻微的窸窣声响。

韩九霄身着淡蓝云纹长衫,从屏风后转了出来,月光洒落在他束发的玉冠上,将他的眉眼映衬得愈发清俊。

韩九霄笑着问道:“陛下,我这扮相,可还像个书生?”

风君尧取过月白锦袍披在身上,手持折扇,轻轻点了点他的鼻尖,打趣道:“倒像个偷溜出府的贵公子。只是这气度,得稍稍收敛些。”

话音刚落,窗外传来暗号般的鸟鸣声,二人相视一笑,趁着月色,踏着满地的槐影,悄然出了西宫门。

……

乌篷船悠悠前行,缓缓摇碎晨雾,将他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水墨江南。

两岸粉墙黛瓦的屋舍,倒映在碧波之中,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风君尧站在船头,望着夹岸的桃花纷纷扬扬坠入流水,不禁想起幼时读过的《江南赋》,忍不住低声吟诵:“兰桡未返,玉台初见飞尘……”

“陛下又在酸文假醋咯。”

韩九霄笑着递来一盏新沏的茶,碧螺春在青瓷盏中慢慢舒展,茶香混合着水汽弥漫开来。

风君尧接过茶盏,指尖不经意间擦过韩九霄微凉的手背,茶汤泛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忽然,画舫上传来阵阵丝竹之声,二人抬眼望去,只见飞檐斗拱的楼阁上,高悬着“醉墨诗会”的朱红匾额,纱幔间人影绰绰,热闹非凡。

风君尧折扇一收,忽然来了兴致:“九霄,咱们且去会会这些江南才子。”

二人踏入楼阁,檀香与墨香扑面而来。

主诗台高悬的灯笼,将众人的面容映得忽明忽暗。

数位白衣书生正围坐在一起,品茗论诗,谈笑风生。

风君尧与韩九霄寻了个临窗的空位坐下。

韩九霄瞥见案头摆着的诗笺,竟是用鲛绡制成,边角还绣着并蒂莲,精致非常。

“今日诗会,以‘江南春韵’为题。”

主持诗会的老儒抚着胡须,笑容和蔼,“先请李公子开篇。”

那李公子赶忙起身,作揖行礼后,朗声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众人纷纷击节赞叹:“好诗,好诗啊!”

韩九霄却在风君尧耳畔低语:“照搬韦庄的句子,这也算才子?”

风君尧忍俊不禁,用折扇轻轻敲了敲他的手背。

轮到风君尧时,只见他从容起身,月白长衫随着动作轻轻摆动,风度翩翩。

他开口吟道:“江南水韵映楼台,柳绿花红入画来。桨影波光添锦绣,渔歌袅袅醉心怀。”

满堂顿时安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妙啊,这诗把江南春景写活了!”

然而,角落里却传来一声冷笑:“好个‘桨影波光’,不过是堆砌辞藻罢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是个身着玄色锦袍的年轻书生,腰间玉佩雕着展翅的鲲鹏,看上去颇为傲气。

风君尧不恼反笑,客气地说道:“愿闻兄台佳作。”

那书生神色傲然,负手吟道:“碧水悠悠绕古村,粉墙黛瓦映黄昏。渔舟唱晚归帆远,梦里江南几度温。”

末字余韵悠长,引得众人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这诗意境倒是不错。”

韩九霄眸光微凛,正要起身反驳,却被风君尧按住手腕。

风君尧压低声音说:“九霄,且看我的。”

说着,指尖在韩九霄掌心轻轻画圈,描摹出一首新诗。

韩九霄只觉一阵酥麻从掌心传来,耳尖渐渐泛红。

他站起身,声如碎玉般吟道:“江南雨润柳丝柔,水巷桥横画舫悠。醉卧船头听橹语,人间仙境梦中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