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医生只能迅速为目力所及的伤者,按START法执行检伤分类。并让几名看起来清醒些的女人,去村口见到穿同样反光背心的人,便带来这里。
林医生向无线电报出:“绿标患者1-13号,多为表皮烫伤与轻度咳嗽,目前暂时未发生人员踩踏,但中心木架子尚未移开,可见约10名名黄标以上患者。……好现在木架子已搬开,张静,跟我记录生命体征。”
外科护士还在秦风的车上,现在几人刚刚到达阿尼村口,拿着东西冲上山坡,幸好大家已在这边呆了两个星期,要不高原反应起来就麻烦了。
林医生进入到被架子砸伤的人群里。起码有四至五名外伤患者,还有一些被木架子套在里面,吓得呆掉了似的。
“老年女性,烧伤合并颅脑损伤,意识模糊,GCS 8分,头顶部出血活动,标记红1号,张静,你先用纱布按住。秦风,你来。”
“青年男性,大腿开放性骨折伴动脉喷血,标黄1号。护士止血带止血、协助固定!”
“中年女性,呼吸困难伴颈静脉怒张,叩诊鼓音——张力性气胸,标黄2,小戴!”
……
后面来的秦风几人、已穿着反光背心,由一名妇女引了过来。
秦风先检查了红1老奶奶的伤势。
头皮开放性创口伴休克、但颅骨未见骨折、且未出现脑疝,加压止血后、插管通气后交由内科护士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监测体征。
他便转而先快速检查红2号:另一名呼吸困难的颈椎损伤患者,颈动脉微弱。
那名患者成侧趴卧姿,颈部可见向前异常弯折,查体明显C3-4骨折,这角度无法正常合上颈托。
见林医生与外科护士在救治黄1腿骨折加大出血患者,内科护士继续监测红1、小戴也在为某患者插管;正无人可用之际,见此时李叔与终于肯来的姚医生,把改装救护车上的简易担架一同抬了过来。
秦风迅速叫他们把担架放患者身边,让两人与他合力,他固定头颈、姚医生扶着胸腰、李叔托腰臀,三二一将患者翻至担架上,调整为仰卧位,又迅速合上颈托。
“能听见我说话吗?”
男子眼皮颤动,喉咙里发出咕噜声,但没有应答。
查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但呼吸频率只有8,氧饱和度已跌至89。考虑高位脊髓损伤,导致的自主呼吸抑制。
他又低头看向男子的胸部和腹部起伏情况——几乎没有同步运动,提示膈肌功能受损,进一步支持高位颈髓病变的判断。
姚医生也看出,问:“我来插管?”
他在诊所几年没插过管,特别是这边都不是可视喉镜。
秦风哪敢让他来弄,肯来现场帮忙就好了。
“姚医生,刚才林医生已联系120,现在县医院已派出救护车,请您看看在场红、黄标老年患者中,有没有这几天检查过心肺肝肾有特殊问题的,赶紧通知负责人,及在张静这份表上写下来。”
“张静,把表交给姚医生,你建立静脉通道。”
一边已拿出弯型喉镜,检查口腔状况,准备插管。
姚医生一看,的确是以前在学校才用过的那些落后东西,只好转而听从他的建议。
秦风查口腔无异物,软腭完整,声门可见度尚可,迅速插入导管,确认位置后连接便携呼吸机,氧饱和度缓缓回升至92,呼吸12次,收缩压100,估计这人起码七十公斤。
“甲泼尼龙2克加生理盐水500毫升,静滴每分钟40。监测三联征,记得跟你说过的,掉到多少要马上告诉我。”
还穿着蕾丝白色连衣裙化着浓装的张静,连连点头。
秦风转眼看红1的老奶奶,体征未恶化,迅速再去查看红3头部出血GCS12患者,查有无颅脑损伤……
唐老师正在不远处按林医生的吩咐,安抚黄6,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伯,咳嗽不止,脸色青灰。
姚医生认得正是前几天诊治过的慢阻肺患者,迅速判断:“COPD急性加重,合并吸入性损伤可能。”
有弯头喉镜,但他不敢贸然插管,只能迅速将储氧袋面罩罩住老伯面部,调整氧流量
“唐老师,帮忙固定头部!”他一边观察血氧,一边向林医生汇报:“黄6已给储氧袋面罩,请求协助插管。”
正好秦风再次检查完另一名头部受伤的红3患者,无颅骨骨折无脑疝,呼唤后GCS回升至15,把人同样交给内科护士两头看管。
此时他经过姚医生身边:“我来插管。”迅速插完管后把人交回给姚医生照料,下一位。
小戴负责的黄2的中年女性,面色苍白,额头满是冷汗,呼吸急促费力,颈部静脉明显扩张。
胸部不对称,右侧胸廓膨隆、右肺呼吸运动消失;叩诊右侧胸部呈鼓音,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心音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