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才和赵石牛两人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其实心里头并不觉得这些消息有什么大用,不过到底还是记了下来。看两个婆子似乎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两人各用三个馒头和两个烧饼,换了满满一筐子的窝窝头,用眼睛估摸了一下,约莫有十七八个,倒是跟他们之前提出的兑换比例差不多。因此两人也就道了谢告辞了出去。
不过刚刚走出去两步,赵石牛就赶紧推了推赵文才,示意他看地上,赵文才一眼看到,马上又叫住了两位婆子:“两位姐姐,不知道那边的宅院是哪位老爷家?”
两个婆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看,疑惑的问:“你问这个干啥?”
“回两位姐姐,我刚刚似乎看到了我那位舅舅的身形,但是到底经年未见,不敢确认,所以才想问问。”赵文才灵机一动,立刻回复道。
“哟,如果你舅舅在那那你可就发达了。”张婆子面带羡慕的说:“这是马员外家啊。”
“多谢两位姐姐。”得了这消息,赵文才也不再多留,行了一礼之后迅速离开。
“石牛哥好眼力。”等两人转了弯,看不到那两个婆子了,赵文才才夸了一句。原来刚刚赵石牛刚刚发现的,正是方晴儿和赵明亮早晨说起的四叶草图案,他问询问的那个宅院,自然就是四叶草叶子垂向的方向了。
“也亏得秀才你机灵,才能打听出来。”赵石牛嘿嘿一乐。
两人倒没有直接去马宅,而是又远走了一些,找了另一家大宅的门子,施了礼聊了起来。
就如此,两人在城东的富人区前前后后大概聊了有七八户人家,虽然聊天的对象大多是门子、婆子、甚至车夫和马夫,但是两人很明显的感觉,这些大户人家的下人们,都有一种很笃定的心理。就是道林县乱不了,就算真的乱起来了,他们主家也乱不了。而且他们聊的其中一户人家的马夫,家里正是开粮食铺子的,他虽然只是下人,但是听赵文才两人谈起粮价吓人,不知道会不会有百姓反抗,然后导致县城不安稳一类的话时,也只是轻蔑的笑了笑,表示两人完全是杞人忧天,道林县安稳着呢。
赵文才两人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自信,但还是把这些情况都记在了心里,仔仔细细地说了出来。
“如此想来,他们应是有什么依仗才是。”赵明亮分析。
“会不会就是官府啊?不是说了官府不仅不为民做主,反而把前去状告这件事的人都打了板子扔出去了吗?”赵天福也跟着想。
“官商勾结是肯定的了,但是一定还有别的倚仗,不然一个县城的老百姓,真要乱起来官府也是扛不住的。”方晴儿轻声地插嘴。
“可是除了官府,还能是依靠谁啊?难道他们这里的粮商还敢养私兵?”赵小五一开口就吓了众人一跳,他向来声音大,这句话说的声音也不小。
“噤声。”赵明亮拍了他一下,然后走到门口往外头张望了一下,看外头依然闹哄哄的似乎没人听到,这才松了口气。
“你这嘴巴都不连大脑的吗?”赵天福狠狠的锤了赵小五肩膀一下。
“嘴误,嘴误。”赵小五掩住自己的嘴巴,嘿嘿一笑。
私兵这种词,在大梁国是禁忌。因为大梁国的开国皇帝,当时就是前朝的将军。因为手握兵权,在边关安稳之后,被当时的皇帝一再怀疑打压,老将军害怕长此以往,落得个兔死狗亨的下场,因此干脆一边伏低做小,一边暗自积攒力量,最后靠着自己的私兵和这些年在军中的威望,硬是夺下了皇位,改国号为大梁。
不过也正是因为自己是靠私兵起家的,因此之后的大梁国皇帝们,格外注意这个问题。纂养私兵在大梁国可是杀头诛九族的大罪。平时的富户人家,养一些家丁护院的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超过一定数目,被误会成养私兵,那就算最后最后解释清楚,也查明并无此事,都是不死也要脱层皮的存在。因此赵小五的信口胡说,才会把大家吓一跳。
“不是护卫问题,具体的我们倒是打听到一些。”说话的是最后一组的赵匀亭。
第139章 说书人赵匀亭
赵匀亭这人,怎么说呢,跟他兄弟赵匀岗两个算是赵家村的反面教材。他们兄弟两个从小就脾气暴躁,有些爱好勇斗狠,不过呢,两兄弟倒是挺有分寸,在村里只要不起冲突,并不会主动欺负人,但是一旦闹了矛盾,两兄弟一打起架来就是豁出命去架势。
后来被赵明亮明里暗里修理了几顿之后,倒是关系莫名其妙铁了起来。之后赵明亮爱去镇上县里头溜达找活,他们兄弟两个也不时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