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大家没想过直接去其他城市买粮回来,如此也不用全家奔波。但问题是首先普通老百姓没那个能力,把粮食从一个城市运到另一个城市,中间的变数太大。第二是就算运气好运回来了,道林县根本就不会让你进来,你当城门口守门的那些卫兵是只收个进城费的?他们眼睛可尖着呢,背个小包袱的可能不管,你是你要是敢驾车进来试试看,不仅牲口要收入城费,还保管把车上给你翻个底朝天,就是怕有人藏粮食呢。
如此政策下,直接人走反倒是更容易。因此赵小五赵天福两人转了一天,打听到的消息都差不多。而且他们估计,很快道林县会出新政策,不会让居民大批量的出城了。毕竟人口也是朝廷对县衙的考核条目之一呢。
有一些敏锐些的老百姓自己也清楚,晚了可能想走都不一定能走掉,所以现在牲口市场才如此的人声鼎沸。
两人在牲口市场足足待了一整天,不仅仅问了买牲口的百姓,卖牲口的老板也上前寒暄了几句,就连旁边卖那些相关商品的店,两人都逛了一圈,一直等到牲口市场收市,两人这才转身往客栈走。
听了赵小五两人的话,大家伙都点了点头,认同他们的判断。
“如此看来,咱们也不能停留太久。”赵明亮看向方晴儿:“至少要在县城人大局搬迁之前离开,不然恐生变故。”
“明天先去看看王家粮铺的情况,如果能联系上,说不定有转机。”方晴儿认同赵明亮的话,但是还不想太快做决定。
“如果就这么走的话,离最近的宁县也还有十数天的路程,而且宁县的情况也不知如何,到时候还补充不上粮食,估计村里人也不好过。”听了两人的对话,护卫队里头的赵文才接口说道。
第137章 赵文才的收获
赵文才也是护卫队里头的一员,但是和其他牛高马大的队员不一样的是,他虽然身量也不低,整个人却透露出一种读书人的文质彬彬之感。赵文才小时候虽然读过几年私塾,但并没有读出什么名堂来,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名字的缘故,不认识的人头一回看到他,总会以为这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也因为这种独特的气质,赵文才很是骗了些小姑娘的芳心。当时赵家村的邻村,还有大胆的小姑娘,会相约着一起看他。
或许赵文才也知道自己的优势,这次来县城带路,还特地带上了她娘给他做过的一袭长袍。虽然料子就是普通的棉布,但是长袍加上他的脸,出去说是读书人家,再没有人会怀疑的了。
这次赵文才和赵石牛一组,赵石牛黝黑壮实,跟赵文才一起可谓是对比明显,乍一看上去好像是读书人雇佣的跟班一样。不过好在赵石牛不介意,而且还是他主动选择的跟赵文才一组,按他的话说,秀才长成那副好欺负的样子,万一什么地痞流氓看不顺眼,一拳就能把他揍飞出去,他跟在身边到底有底气一些。
秀才自然是他们给赵文才取的绰号,他连童生试都没过呢,赵文才平时虽然很是喜欢用自己这张脸,去镇上县里头说几句小甜话,占一些小便宜,比如碎布头啊白面饼子啊什么的,他去买总能多得一些。但是对于自家兄弟们的取笑,倒是从不放在心上,因此也随赵石牛怎么说他,反正有个黑壮汉子跟着,遇到事情不用动手,他还能更轻松。
赵文才说完这句话,就先说起了他们组今天探听的情况。赵文才和赵石牛的选择与众人都不同,赵文才早上擦干净了手脸之后,换上了长袍,然后和赵石牛他们直接去了城东的富人区。
赵文才很是了解自己脸的欺骗性,他观察了好半晌,选择的第一户人家,就是大户人家的侧门,有几个丫鬟婆子刚刚才从路过的货郎处挑了些绢花帕子,等货郎和年轻的丫头都走了之后,赵文才上前了。
他先行了个文士礼,抱拳躬身,对着走在后头的两位婆子喊了一声:“两位大姐,学生这厢有礼。”
那婆子估摸着有四五十岁了,在大宅里头叫姑姑都嫌年纪太大,这会子听到大姐,一时还不确定是不是在喊自己,回头一看,就看见是一个秀气的读书人,正在冲着她们笑。确定人家确实是在称呼她们,两位婆子都不由得笑开了花:“哎哟这个小哥真会说话,咱们都多大的人了,哪里还能叫大姐呢。”
赵文才依旧一本正经的回复:“学生素来不敢说谎,两位着装虽然沉稳有度,但是面容看起来却比我家长姐都年轻几分,故而学生才冒昧称呼大姐,还望二位莫怪。”
“不怪,不怪。”两人听了这话,又看到赵文才真诚的眼神,顿时也觉得平时自己总被叫做张婆子是因为衣服颜色过于老气的缘故,其实本身还是不显老的。当然,两人都觉得,肯定自己更年轻的,另一个被叫做大姐完全就是沾了自己的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