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正身上有农民劳作沉淀的朴实,她看起来很疲劳,不是因为辛苦,而是知道就算累死也看不到希望,她叹一口气,有诸多无奈。
凤凌想了好半晌,然后又问了她:“如果让你们每一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用花钱买,你们当如何?”
当时里长的眼睛突然就爆发出一种东西,意外,期待,怀疑,心动,交错着,她的嘴唇在不自主颤抖,摸不准凤凌这句话的意思,只知道盯着她看等下文。
这时候门外走进一人,张口就说:“喂,我们大人问你话呢,别哑巴呀?”
里长看向那人打量,穿着便服,衣料确是上乘,举手投足是常年累成的潇洒,那人三两步走来在凤凌左侧位置坐下,不客气拿桌上的水壶自己给自己倒水喝解渴。
凤凌微微一笑,忽略她继续刚才的话题,“我今日来是听取你们的意见的,可以不用现在就回答,如果有别人在土地上有自己的看法,都可以写下来或者带她来见我。但我能保证的是,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耕地,这是必然的趋势。”
里长回味这番话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个劲问这是真的吗?凤凌便对她说,这件事先不要外传,以免出乱子,等具体的条例下达后再公布也不迟,里长看这些人架势不像骗子,信了,对着她连磕三头,念着感谢天恩。
出了这个村后,一行人改道又拜访了三个村,口径大致相同,就是地价高,农民收成自留很少,生活艰难维持。
回到神令府时,天都黑了,唐诗留下两人匆匆吃了饭后就在总结今日的事。今日凤凌打听的时候,唐诗就带人跑村描边,统计一个村的土地总面积以及分布情况,用了个借口打听了关于承包的情况。
唐诗是累瘫了,将手上的纸一撂桌上就葛优躺,说:“你说说你说说,这活是人干的吗,我一个要当将军的人,竟然来帮你跑腿画地图?太亏了!”
凤凌拿起看一眼笑了:“还别说,你字不怎么样,图倒是画得形象。”
唐诗翘着二郎腿得瑟:“那当然,不像你,小人图都不看。”
“龌龊。”凤凌白她一眼,认真看起来里面的内容。
唐诗就给她解说:“一个村的耕地除了自家门前偷偷种点菜外,其他正经种粮食的,都集中在几块地方,基本上一个村的土地主有两三户大户,村里人都是租她们的。 ”
凤凌:“那些大户都是什么人?”
唐诗:“土财主,从商的,或者当地小官,剩下的,就是自己出钱买的。我担忧的是,凤阳律法明确规定,百姓不得私自开垦荒地,而已经开垦的,都是有主人的,那我们用哪里的土地承诺给人家一人一块地?”
所以凤凌才要先实地考察现今土地状况,而现在,总归是有了些底。只要凤阳最大的地主支持,那这个重新分配的事就肯定能办下来,就是会很麻烦。
第263章 认真搞事业三
凤凌想了想说:“不得私自开垦的规定肯定不行,但不是直接去除,而是要修改。”
“为何不能直接抹了去?”唐诗不理解。
凤凌:“每一寸土地都是有它自己的用处的,当年老祖宗定下这规矩,本意不是要剥削限制自己的子民,而是有理由的。如果开放了,那么人们就会无止度开垦,甚至推林伐木,破坏自然资源,任何地方都可以下手,那么我们脚下踩的土地就会乱七八糟,没有秩序。”
她活了两世,学到的,还是第一世更多。不管如何开放,土地的管制只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完善合理。如果真要对这里下手,那么她可以直接借鉴第一世所在完善的政策经验,结合当地的民情制定合适的规则。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唐诗表示又涨了知识,“还别说,虽然跟着你危险大体力活多,但接触到的事都很新鲜,就拿这件事来说吧。我家名下也有田地,但平日里都管不着,只知道让别人种了,每到收成时候管家下乡一趟总会带一车粮回来,一吃又能吃很久。以为收成都不错,只是没想到,那一车里的,竟占了一亩田大半之多,而她们还要交一部分赋税,这留下来的…”
唐诗叹口气,觉得桌上精致的点心都不香了。
“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们这些从小锦衣玉食不愁吃喝的官二代,没见过那些不知道属实正常。至少,到了我们这一代,肯为之改变而努力,为时不晚。”
唐诗听了后突然转头看向她,面色古怪。
凤凌莫名:“什么眼神?”
唐诗面无表情说:“小凌凌,我发现…你越来越像我那老娘了,说起这些话来一套一套的,我才知道,原来那风光霏月的六殿下内心竟是个小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