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皇女殿下要休夫(239)+番外

作者:随心者三代 阅读记录

凤凌听了其中几个词就懂了,她还真是名扬官场了,不是因为别的,竟是因为那女宠之传言!

而今日澜月又突然召她入早朝,不给理由,如果待会不授她官职,事后必落人口实,说她以色事人,魅惑君主了。

凤凌有点心情不畅,没理会这些人,笔直站在末尾独具一格。她看到另一边武官一列中,陈娟娟投来了孺子不可教也的目光,她偷偷笑了笑,不语。

“陛下嫁到!”

一声炸然来临,像定格键一样把所有声音都停止了,所有人调整队伍点位,摆好姿势喊着日复一日的口号恭迎。

凤凌听到“平身”二字才把头抬起来,看着那凤椅上的男人,心中一阵的讽刺,没想到她竟要对他俯首称臣,当初的一个小奴隶。

澜月一来就直入正题,并给大家带来一个惊醒的消息:“昨日孤收到一份八百里加急奏章,渭州因前月出兵对战东旭,车马军队,八方支援,衣食住行皆影响到当地百姓生活,粮商坐地起价,百姓砸锅卖铁仅换一斗米,地主一毛不拔不管百姓死活,导致民不聊生。而渭州巡抚对此事隐瞒不报,不但如此,竟关起边界不让人出来,直到一个月后这封奏章才送到孤手里!而这时候,渭州的百姓终于迫于生存举兵造反!”

在场的所有官员听了后无不愤怒的,议论纷纷,谈得面红耳赤。无非是骂那渭州巡抚不是东西,渎职欺上瞒下,草芥人命,有人怒请命让陛下罢她的官诛她九族。

凤凌心里却陷入了沉思,她在想,北斗司耳听八方,即便渭州距离皇城遥远,但也不至于一个月之后才收到消息。 澜月抬手,制止他们的杂乱议论,说:“撤官缉拿旨意已命新任巡抚送往渭州,以防东旭趁乱打劫,随行的还有一万精兵,做随时武力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代帝王执政期间,发兵远征必会影响周边地方民生经济,这是很难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很难就放任不管。众臣可有良策?”澜月说话时与前排的张尚宜目光触碰。

第229章 土地新政!

张尚宜出列,秉奏:“渭州百姓暴动一事,明面上是因为出征商贾抬价,实则追其根源,是源于百姓手中没粮,或者说,她们没有属于自己支配的粮食解决温饱问题。”

澜月来了兴致:“哦?怎么说?”

凤凌在人群中听得入神。

张尚宜往细了方面解释:“商贾为何能坐地起价,只因她们手中占领了当地半数之多的米粮,而恰好因军需,采购官员因花国库粮饷,根本不在乎价格多少,一个愿买,一个愿卖,由此抬高了粮价。而百姓却没有那么多钱,家中的米粮又大部分上交地主,无奈之下只能接受高价购买。

而地主得到富余的米粮又吃不完,便卖给商贾,与商贾串通一气抬高价格,由此两方获利,最终百姓的钱进了她们的口袋。”

她这番话道出了现在这个旧社会的等级诟病之一,具凤凌所了解,这些年澜月做了很多政策更新,比如买卖驯养奴隶禁止,让凤阳的那些无户籍奴隶甚至拐卖良民风气都得到了改善,但有个事关民生地方,还未涉及。那就是地主的存在。

澜月便问:“那,张卿有何良策?”

“不破不立,臣恳请陛下,废除这土地分封制,颁布新政,以户籍分配土地,以土地大小征收赋税!”张尚宜从袖带里拿出一本奏章,双手递呈:“这是臣与唐尚书等大臣共同商议拟订的土地新政,还望陛下过目。”

这一下,不但是凤凌,在场的有脑子的都悟了,连条文都定好了,就随身携带,陛下又刚好提出这事,摆明了这是提前商量好的,一唱一和,欲把这新政强行施行下去。今日的早朝不过就是走个程序,通知大家而已。这会儿本来还有不同想法的,都没出声了,她们都知道这位陛下的手段,博了他的面就是活够了找死。

而凤凌关注点在张尚宜所说的内容上。

土地分配?

这是她立马想到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施行井田制,公私土地分开,但实则因贵族地主的私利,让这原本理想的土地制度被他们搅混。后来的秦国商鞅变法,以军功来授田,让每个百姓都有自己的一块土地,百姓有了温饱基础,士气大受鼓舞,给秦国强大的战力提供了政治基础。后秦国一统六国,秦始皇为稳定民心,让六国的战败百姓在新的国家有归属感,便颁发了土地新政,令黔首自食田,也就是让六国的百姓自报原来土地占有面积,如此分配,按占有面积征收税。从古至今,从贵族奴隶到现在的土地公有,几千年的经验教训总结下来,就是必须让每家每户都有自己能长久无偿使用,解决了温饱问题,民心才会安定,才会有归属感,才会认同当下的君主。有了民心,何惧不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