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清和顾姮两人对望,眼里皆是泪花,“当真?”
冯翾猛点头,“真的真的,流星马一入城就在高喊,一起送进宫的还有叶护可汗的首级!”
顾姮紧紧抱住晓晓,“晓晓,你阿耶的仇得报了!”
凤清也很激动,泪花很快涌出了眼眶,眼前的景象都变得模糊起来......
心绪平静后,凤清才想起来问冯翾:“如今建康人心惶惶,城外流民又聚集了不少,你去城外干什么?”
冯翾脸色暗淡了几分,“你最近不出门怕是不知,仁济堂已经近十日没有营业了,有好几位病人药断了,我去给他们送药。”
凤清还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会不营业了呢?”
“门口贴得告示,说是陛下下令,仁济堂的药材都送去采石前线了,医馆里没有药材了,暂时关门歇业。”
凤清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放在石桌上,“怎么可以这样呢?前线要用这应该是兵部去筹集啊,为何要占用仁济堂的药材,流民的命就不是命吗?”
冯翾没说话,顾姮也沉默着,凤清再一次体会到了那日在长乐殿感觉到的阴冷,说是暂时歇业,只怕是很难再开起来了吧。
顾姮见凤清面色不好,开口安慰:“许是临时借用,毕竟战事紧急,如今大捷,陛下定会再重新开业的。冉冉,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到底仁济堂是陛下拉拢民心的手段,不可能弃之不顾的。”
凤清不语,其实三人心里都清楚,那是以前,如今采石大捷,回鹘几十年内都难以再卷土重来。陛下在百姓心中已是明君现世,何须再用仁济堂这样的小恩小惠拉拢民心!以后如何,端看陛下的心思了。
宫中的确已经忘了仁济堂这回事儿,此时宫城上下,皆沉浸在大捷的喜悦中。次日的朝会上,陛下对越修和韦圭赞不绝口,并金口玉言,待他们回建康,定亲自出城迎接!
采石一战,叶护可汗被诛,他和咄陆可汗带来的十五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咄陆可汗在王诣的帮助下,带着两千多残兵逃回了北地。
然而他的北撤之路也极不顺利,从荆州撤下的两万精兵行至灵宝时被冯翊伏击,损失近半。咄陆自己经过风陵渡时,也被冯翊派出的亲兵追击,差点步了叶护的后尘,重伤回到了晋阳。
叶护一死,洛阳部众群龙无首,叶护的儿子们为了争夺汗位,大打出手,一片混乱。远在幽州的步真可汗看着洛阳出现的权力空虚,也蠢蠢欲动,北地再次陷入多方征伐之中。
此战之后,回鹘再无力大举南征,大梁迎来了难得的休养生息之机。连年的战乱,大梁百姓已是疲惫不堪,建康城外的流民何止翻了一倍,寿春失陷后,城内被回鹘军洗劫一空,大量寿春百姓惨遭屠戮。
随着北方回鹘的混战,使得北地百姓再次大量南渡,长江一线,自蜀地至京口,随处可见南渡的流民。陛下不得不下诏,令各地州郡妥善安置北地的流民,流民聚集地重设侨郡。
六月十五,难耐的梅雨季终于结束,但却迎来了三伏天的烈日,陛下带着满朝文武顶着酷暑,在建康城外迎接越修的凯旋。
及至日中,大军方蜿蜒而来,越修远远便看见了陛下,忙与众将催马疾驰,行至陛下跟前,下马拜见。
陛下亲自上前扶起他和韦圭,“两位爱卿是大梁的大功臣,此行危机四伏,辛苦爱卿了!”
越修恭敬地回道:“保家卫国是是臣等武将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次大捷,也仰赖陛下和诸多同僚,以及万千将士同心协力,方能得此硕果,臣不敢居功。”
“爱卿所言,朕都明白,定会论功行赏,绝对不会亏待了将士们。”
众人皆山呼万岁谢恩。
越修回府时已经是晌午了,凤清已是望穿秋水,看见他,便一个箭步扑到了他的怀里。
越修小心翼翼地推开她,略带难为情地开口:“我身上有味道,待我沐浴换身衣服吧,嗯?”
他不说还好,他一说,凤清确实闻到了一阵酸臭味,甚至感觉自己身上也沾上了,伸着鼻子在自己身上嗅。越修忍俊不禁,故意道:“你也染上了,要不和我一起洗洗?”
被凤清翻了个白眼。
一刻钟后,越修更衣出来,凤清还在外面等着。听见脚步声,便小跑过来,拉着他就是一通乱摸,“这回没受伤吧?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啊?”
越修忙抓住她的手,“放心,我没受伤!倒是你再到处瞎摸,我就要憋出伤了。我还要马上进宫,陛下赐宴,你是想让我迟到吗?”说完,意味深长的看着她。
凤清拍了他的胸膛一下,“你能不能想点正常的?我是担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