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现在赶紧往寿春增兵啊?从京口调过去,应该来得及。”
“冉冉,我们没有那么多兵,再说分兵防守是兵家大忌,京口也很重要,甚至比寿春还要重要!”
“那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寿春吗?”
“没有,得再等等看,等探明回鹘两路军的部署,我们才好应对。不过义父已经建议,从京口抽调一万人马,随时出发支援寿春,这已经是极限了。”
“建康不是还有神策军吗,不能派出去吗?”
“神策军要戍卫京畿,这是大梁最后的底牌了,轻易不得动!”
“竟如此艰难吗?”
“也不至于,我们兵少,回鹘也不多啊,再说了,打仗也不全看士兵人数啊,还要看士气,看战术,这些我们可都比回鹘强。回鹘都是北人,到南边来打仗,光水土不服这一项就够他们头疼的。你看,我们还是有优势的,放心吧,我们会赢的。”
“但愿如此啊,过两日我再去趟栖玄寺,去添点香油钱,再给你求个平安符,定能保你平安!”
越修闻言,笑着拱手道:“好……那为夫就先谢过夫人了!”
可惜还没等到她的平安符,越修便要披甲出征了。
太初四年四月十一,回鹘新大汗兵分两路,南下攻梁,东路军由叶护可汗亲自率领,直扑寿春,西路军由咄陆可汗率领,从南阳直奔荆州。
意外的是,根据探子的消息,咄陆可汗的西路军竟有十万人马,如此一来,只有三万守军的荆州岌岌可危!
陛下只能下令,由越修率五万神策军自建康出发,支援荆州,时间紧迫,越修甚至来不及回府拿行李。
凤清得知消息,忙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又带了些常用物品,便上车去了城北军营。
神策军校场里,越修正在对士兵们训话,军士们士气昂扬,声音响透天际,凤清看了一会儿,去了帐中等他。
约摸过了一刻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帐帘被掀开,身披银甲的越修大步进来。
凤清看着他高大的身影,“我听闻明日大军就要开拔了?”
越修点头,“时间紧迫,南阳至襄阳顺流而下,不出三日即到,荆州只有三万人,抵挡不了多久的。”
“答应你的平安符我还没去求,”凤清的声音带着哭腔,她从脖子上拉出一个细绳穿着的玉佛,解开绳子递给越修,“这个是我从小戴着的,小时候阿娘去青龙寺求得,也能保平安,送给你,你一定要戴着,我要你平安归来!”
越修突然觉得手里沉甸甸的,他握紧了手里的玉佛,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好的,我戴着,我答应你,我一定平安回来!”
凤清轻手推开他,拿过给他准备的东西,一一叮嘱,“除了换洗的衣服,各类伤药我也都装了些,每种药怎么用,我写了个纸条放进去了,你记得看过以后再用。”
越修浅笑着看着她,她说一句,他应一句,直到眼看着天擦黑了,他才依依不舍地让青竹送凤清回府。
“我还有些事务要处理,今晚回不去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安心等我回来便是。”
凤清应下,跟着青竹出了营房。
次日天刚擦亮,凤清就醒来了,她唤牡丹进来伺候梳洗,收拾停当便直奔城门。
凤清上了城楼,依旧熟悉的场景,她静静地目送越修的队伍渐渐远去,泪水不知不觉得糊了眼眶。
第62章 战死如今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考虑……
越修的军队行进很顺利,不过七日便抵达江夏,他让军队先驻扎在江夏,自己只带了几千人去往襄阳。抵达襄阳时,战事刚刚告一段落,双方正在僵持,随行的副将听闻都大松一口气,唯独越修皱起了眉头。
见着秦肃后,听他回禀完最近的军情,越修越发觉得蹊跷,“回鹘南下以来一直这样吗,每次接触不久就撤兵?”
“正是,这也是末将不解之处,咄陆可汗自出南阳后,一直声势浩大,抵达新野后,更是曾派出大部人马出击。但是他本人到襄阳后,便一直如此,每次发起攻击,双方短兵相接,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撤回了。”
“咄陆号称十万人马,襄阳又是咽喉要地,依照常理,他应该速战速决拿下襄阳,进而占据
江夏,顺江而下与东路军汇合才是如今却僵持在这里。事出反常必有妖,他是不是真的有十万大军,还得再派人去探探虚实。”
“将军,末将也有此疑虑,已经派出好几波斥候了,传回的消息均说根据回鹘军营的军帐数目、粮草数量乃至每日每餐饭的数量判断,咄陆麾下哪怕没有十万,八万也是有的。”
越修看着桌上的舆图,一手摩挲着下巴沉思片刻后,叫来了青竹和青松,“你们两个连夜去回鹘军营抓几个舌头回来,记住,要尽可能靠近中军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