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上官钧冷哼一声:“虽说国丧,但也不是真不近人情。只要大面上过得去,不大张旗鼓地举乐、婚嫁,便是在家中悄悄吃肉喝酒,甚至与家妓玩乐,被捅出来也就是申斥和罚俸。
“夏侯通倒好,贺寿还要叫营妓。他哪怕自己花钱去瓦舍找戏班,飞廉军都能当没看见。他身居要职,今日能为了贺寿叫营妓,明日就能为了自己把禁军当私军。这样的人,不能留他。”
姬安听得有点意外。他原先以为上官钧在意的点是犯禁令,没想到竟会是公器私用。
难道是他想岔了,真和夏侯焱没有关系,犯禁不是处置夏侯通的藉口?那为什么上回上官钧给自己介绍人时没带上夏侯通,真不是那时候就想着要把夏侯通换掉了吗?
当然,这些疑问姬安也就在心里想想。上官钧在政事方面已经让渡了权力,姬安现在的原则还是不去过问军队。
两人聊着天吃完一顿饭,上官钧便告辞回了思贤殿。
*
姬安开着系统面板,一边浏览【科教】模块里种类繁多的教材,一边在院里慢慢散步。
走了快半个时辰,正要转回殿里休息,郑永领着王晦过来了。
王晦上前躬身问安:“陛下万福金安。听郑永说陛下得着了空,老奴便过来听用。”
姬安看着王晦如今弯着腰的模样,想起初见他之时的情形,心中不由得感慨——当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过,姬安也不是一朝得势就反踩别人的性格。当初王晦虽然姿态有点高,但所言所行都是奉先帝命令,对姬安并没有苛待。现在姬安再面对王晦,也就还是平常心。
姬安叫了免礼,带着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内侍进到殿中,给他赐了座。
王晦主动开口表忠心:“老奴听郑永说了陛下的想法。陛下既还觉着老奴堪用,老奴不敢再辞,愿为陛下效死。”
姬安也小小恭维他一句:“王内侍是宫中老人了,这宫中人多且杂,这种事还得交给你我才放心。”
王晦状似感动地再次躬身:“老奴必兢兢业业,不会让陛下为此烦心。”
姬安就进了正题:“郑永既和你说了,你现在可有什么想法。”
王晦显然也是有备而来,细说道:“消息传达下去,这两日已有许多人报名登记。老奴想着,下种时间紧,今日就安排了报名的人手开始清理花园。
“他们干活的表现,也可以作为往后管事选人的依据之一。陛下这几日若有空闲,可到各处巡视成果。另外,宦官们进宫时年纪都小,没有正经做过农活。老奴听说陛下打算让人教,只是顾虑不方便。
“其实后宫兴土木、翻修宫殿的事也时而有之,工匠亦是外男,每日点卯入宫做活是常事。那位指导种田的赖大壮,可以比照于此。只需将花园外围拦一拦,老奴让人每日领着他出入指导,便不耽误。”
姬安没想到王晦已经安排好了赖大壮,心下顿时很满意。赖大壮,或者说指导人员,是他这个计画里不可缺少的。只是姬安先前一直没时间琢磨,果然找个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能让自己省不少心。
王晦看出姬安的满意,心中也更安稳,继续说:“若是赖大壮一人忙不过来,老奴再回禀陛下,从皇庄多抽调几个人手。老奴在京中有间小宅,可让他们住在里头。”
姬安含笑点头:“你考虑得很周全。是得多调几个人手,不仅是种菜,养家禽家畜也得要人教。你自己度量人手,先去庄上寻人吧。也不用占着你的宅子,内库出钱,在京里租一间。”
王晦也笑:“老奴那宅子不多大,将将能住得开七八人罢了。空着还要每年花钱找人打理,让他们住进去倒是正好。”
既然他非要献这个殷勤,姬安也就不再拒绝:“那便按着市价补给你房费,我会让朱顺记着账。”
王晦没再推,道谢之后继续说:“老奴看了陛下给的那两册书,实是细致周到。便想着,是否让报名养禽畜管事的人都看看,有个章程,也更好去写工作计画。”
姬安点头:“我本也有这个打算,只是当时想着郑永事情多,全推给他他忙不过来,想着等找到总管再安排。”
王晦:“那老奴明日便安排他们学习。”
姬安思索一下还有没有什么漏掉的,又补充一句:“秋冬日养幼崽不好养,屋外冷,怕是熬不过。既然那么多宫殿都空着,你看看把里头的东西怎么归整归整,先养在屋里过这一冬。”
这话就是王晦完全没想过的了,听得心中都不由得愣一下,禁不住感慨“这位陛下可真是不讲究”。
当然,他面上丝毫没漏一点,只认真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