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671)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姬安被他提醒,恍惚间想起来,以前的确是听上官钧说过,天子那身十二章纹的衮衣要绣三年多……当时姬安就拍了板,反正先帝那套还好好的,自己直接穿就是了,用不着费时费力做新的。

上官钧现出些许懊恼之色:“样子画出来的时候,我想着也不赶着用,慢慢做就好。早知如此,该让她们换个简单些的,总能快上一两年。”

姬安赶紧收敛神色,凑上前亲亲他,连声安慰:“没事没事,的确不赶着用。都做上了,当然是慢慢来,质量为先。反正我们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哪时做好就哪时办婚礼好了。”

一句“往后的日子还长着”,让上官钧心下十分熨帖,蹙着的眉头终于松开。

姬安担心上官钧记挂这事,掩着嘴假装打个呵欠:“睡吧,我困了。”

上官钧抚着他后背,多问一句:“千秋节还公布吗?”

姬安想了想,回道:“等办的时候再公布吧。不然公布了却不办事,显得不重视似的,指不定又会有人胡乱猜我们感情不好。”

上官钧不由扬唇,轻轻应声“好”。

第217章 并蒂

姬安一向节俭。

他对吃的不挑,后宫和皇庄种的菜,养的鸡鸭鹅、牛羊兔就能满足他,没有产地要求。上官钧原先是有些挑剔,但在姬安不断拿出各种果蔬良种后,也就被那些改良品种的好口感给征服了。

姬安倒是馋猪肉。这两年给皇庄弄了点白皮猪,还在《旬报》上花重金征集阉猪匠,又在系统里买了相关书籍给兽医署,让两边配合著好好研究、改进、推广了一把阉猪技术。

现在猪肉已经是姬安和上官钧餐桌上的常见肉类,每回宫宴都少不了要上点红烧肉、回锅肉、狮子头之类的。《旬报》又登了不少菜谱,京里也开始跟风。可见东西只要好吃,某些“讲究”自然也就消失了。

而自从皇庄种上棉花之后,宫中对丝绸的需要大大减少。为了推广棉布,同时也是节省成本,许多用品改绸为棉。甚至姬安和上官钧的常服,都是棉布和丝绸对半分,毕竟棉布在性能上并不比丝绸逊色。

姬安没有一大堆的后宫嫔妃要养,“皇后”上官钧自己又很有钱。两人还有好些个赚大钱的垄断项目,支持皇宫和大司马府的日常开支用度绰绰有余。

所以姬安停了大部分的贡品,只保留下小部分地方特产,并且不是“征收”,而是“购买”。哪怕如此,他还是担心分派贡品会对当地百姓造成负担,举凡这样的地方,每年都会派飞廉军去查访民情。

也是因此,姬安对天子所用的“奢侈品”一直没有多大概念。

直到这一回,被上官钧准备的喜服喜被给吓了一大跳。

第二天,姬安就找来何万利问问情况。

经历过织羊毛推广之后,何万利和汤开泰的能力也被锻炼出来了。现在两人虽依旧住在宫中,但白日里都挺忙。

何万利在制衣上有天赋,如今领着一批宫女、以及外头招的一些学徒,开了一家成衣铺,简直引领京城的穿衣时尚。汤开泰则管着所有香皂肥皂的账,每年都要往京城外跑个两三回。

听得姬安传,何万利过来时还带上了几匹布——现在是裁秋衣的时候了。

姬安对衣服也不挑,只让他一会儿拿去给上官钧选,再问起喜服喜被。

何万利就不住嘴地夸了一番那澜光缎有多好,又说:“听闻先帝娶上官太后那会儿,好不容易向太宗皇帝求得一点,全给上官太后做了喜服。后来继了位,每年的澜光缎都给上官太后做衣裳。”

姬安沉默片刻——这么一对比,显得自己对上官钧好像不够上心啊……

他想了想,又问:“那我和二郎有没有衣裳是用那料子做的。”

何万利一乐:“有啊!”

就说了好几件。姬安这才有点印象,的确是一眼能看出的好料子。

何万利观察着姬安的神色,猜测着问:“陛下是否想要绣娘们加快些速度?”

姬安一愣,赶紧说:“不用,照常来就好。”

还叮嘱:“做绣活费眼,让她们白日里在日头下做,屋里不够亮。碰上天光暗就多点烛,不要省。你再差人去要些胡萝卜,让她们时常弄着吃,可以缓解用眼疲劳。”

何万利就笑道:“奴代她们谢过陛下体恤。胡萝卜倒是一直吃着,先前大司马吩咐过。”

姬安听得这话,不禁扬起唇角。

何万利在自雨亭回完姬安的话,又抱着那几匹布转进殿中求见上官钧。

这日吃晚饭的时候,上官钧就顺便跟姬安说了自己挑出来的料子和花色,分别做些什么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