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给权臣冲喜后(347)

作者:丹锦 阅读记录

姬安正看得兴起,突然有人来禀吏部左侍郎求见。

他便停下来,先宣了人进来。

吏部左侍郎马德言进到屋中,目光扫过屋里唯一一个内侍关忠,向姬安躬身问安,再递上摺本:“陛下,这份是吏部推举的鸿胪少卿人选。陛下可需臣一一陈禀。”

姬安心里挂念着刚才那份没看完的轮种奏疏,见关忠接了摺本,就挥手道:“不用了,一会儿我自己看,你下去吧。”

马德言再次躬身道:“陛下若有任何疑虑,臣随时候召。”

姬安应声“嗯”,继续看轮种奏疏。

等全部看完,姬安只觉一阵畅快,心中也做了个决定,将奏疏专门放到一边。

随后顺手拿起刚才吏部送来的摺本翻开。

里面列出了几个人的履历,与吏部的评语。

姬安一折一折翻过去,同时在脑海里搜索对此人有无印象。

鸿胪少卿为从四品或正四品,又是鸿胪卿的副手,他其实不是很在意,只想着晚上和上官钧商量一下就能决定。

这时,姬安翻到了最后一折,发现夹着一张叠起的纸。

他奇怪地拿起,打开。

纸上画着两幅人物小像,一男一女,俱是衣衫半解,美艳勾人。

姬安眯了眯眼。

第102章 朋党

以姬安这个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眼光来看,这两个二次元小人都画得神形俱佳,让他产生的第一联想是——约这个大手的画恐怕不便宜。

不过,小人旁边还写有名字和年龄,在只能以画像来介绍人的这个时代,说不定这两个是真有其人。姬安感觉他们五官有点相似,不知道是画师的风格所致,还是两人真是兄弟姐妹。

人像旁边各附有一首诗。或许是为了照顾姬安的文学素养,写得算是较为浅显直白。

少女像旁的这首,写的是少女爱慕一个人,可那人已经成婚,且妻子是个河东狮,少女只能暗暗痴恋。

姬安琢磨了一下。文人总喜欢把君臣关系比作这情那情的,不过这首诗还真是歪打正着,不管字面还是隐喻都非常符合他的情况。

再看少年像旁的,这首要更隐晦一些,意思是鼓励友人面对困境也不要害怕沮丧,自己会竭尽全力相帮。

如果不是配在这样的画像旁边,就还是一首挺有鼓舞力的诗。

姬安再扫一眼那封人选举荐奏疏,都克制不住想冷笑。

真是玩的好手段。

如果他是心思轻浮之人,就用两幅小像掳获。如果他是心思深沉之人,就用两首诗来暗暗表衷心。而万一对方被以这张夹塞训斥,又可以辩称是自己欣赏的画,只是不当心夹进了奏疏里,总归算不得多大事。

总之,攻守兼备的一招。

只可惜,猜错了他和上官钧的关系。

姬安将手中的纸叠好夹回去,再把这本奏疏和先前的轮种奏疏放在一处。

不过,手还未收回,他又想了想,翻开江州知州的奏疏看一眼名字,吩咐旁边关忠:“关忠,你亲自去一趟吏部,就找刚才那人,问他拿江州知州李震士的履历与评语。”

关忠连忙起身应是。

姬安再道:“如果他问你我还有没有别的吩咐,你就说……越详细越好。”

关忠等了片刻,见姬安没再有补充,便退出去办事。

姬安就将这事暂时放到一边,继续批奏疏。

等到关忠送回姬安要的数据,姬安一边看一边随口似地问:“他有没有说什么。”

关忠回道:“马侍郎与奴讲了几句闲话。说他与那李震士相识,想起李知州最爱一品居的梅花汤饼,在京中之时,到了冬日,时不时散了衙就会去吃上一回。”

姬安听完便猜到,自己过年时日日出宫在京中玩的事,大概已经被不少人知道了。

他犹豫着要不要等上官钧回来商量一下,可又觉得这是探马德言目的的好机会。他越是表现得迫切,马德言就越不会起疑心,毕竟上官钧不在自己身旁的机会可不多。

姬安思索片刻,最终还是吩咐关忠:“去告诉今日值守的羽林卫,晚些时候我要出宫,让他们做好准备。”

关忠应了是,刚退出几步,又被姬安叫住。

姬安:“再让羽林卫去一趟飞廉军衙门说一声,让那边立刻在一品居周围布置。仔细些,别让人察觉。”

关忠再次应是,退了出去。

姬安又想起那个现在还在大理寺吃牢饭的彭彧。

先前大理寺曾上过一回奏疏。周广世的管家石金吉的确是在东顺县城遇到彭彧,将他带回京中养作外室。但派人到东顺查过之后,发现彭彧的身份文书是伪造的。

不过石金吉和彭彧是旧相识,初识于好几年前岭南一个县的南风馆里,当时彭彧还不叫这名字。于是大理寺再派了人手去查,只是碰上两假,又路途遥远,至今还未有消息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