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学来的冯山月(26)

作者:一池青山 阅读记录

最后这个念头让冯山月彻底冷静下来。

她直起身,把那张画纸摊开。

无论是她的人生,还是哥哥的人生,都不该被毁掉,甚至不该因此有污点,她应当用最理智的方法解决问题。

冯山月曾在考试时遇到过学校停电,不得不在炎热无风的教室里做完试卷。

她有着极强的自控力,心静下来之后,即便热气萦绕,高温催发汗水,甚至周围人因烦躁而发出动静,她也能沉浸在题目里,交上完美的答卷。

这一次,她也要做到不被情绪干扰,保留好证据找到那个人,回去和家里的成年人商量,走法律途径让那个人付出相应的代价,再在他眼前将这幅画烧干净。

至少在这个时候,冯山月真的只是这么想的。

她甚至觉得这张画并不雅观,事情闹大了不好看,妈妈和爸爸都不会希望女儿的这种画像被更多人看到。而那个画这张画的人,或许最初也是因为对她有好感,但用错了方法——这种下意识将对方行为合理化的做法甚至能让冯山月稍稍喘口气好受些,仿佛只要对方的出发点还不坏,就能减轻最后对自己的伤害。

她开始在练习册和草稿纸上找关于那个人的线索。

一中和四中的寒假作业都发了这本练习册,根据这一点无法判断那个人来自哪所学校。

她忍着不适仔细看了看那张草稿纸。

这是张铅笔画的素描半身像,冯山月不懂美术,但是在一中的艺术楼里见过历届美术生的作品展览,和这张画的风格都是一个调调。

这人应该是个美术生。

草稿纸偏薄,画上人物头发的部分被铅笔涂抹出了暗面,冯山月在其中发现了一些细小的白痕。

她捻起纸对着光看了看。

是笔尖在上一页写字所留下的字痕,印在了这一页上,铅笔的涂抹不能覆盖它,反而将它暴露出来。

冯山月根据痕迹辨认最清晰的那几个字:……汇雅楼二楼集合。

一中没有建筑叫这个名字,她从不关心四中的事,转头问哥哥,结果郑海阳也对四中的情况不熟悉。

她直接打开手机搜索关键字“四中”“汇雅楼”,然后找到了对应的图片。

这栋楼在四中。

这是一个来自四中的学生,极大概率是一个学美术的男生,在梁阿姨的小饭桌吃饭。

冯山月和郑海阳都和小饭桌里四中的学生不熟,除此之外一时找不到更多信息,但她有办法找到他。

冯山月没带书包,她把这本练习册和画收进了郑海阳的包里,再让他去找梁阿姨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练习册。

梁阿姨肯定会问到,为什么不把拿错的那本换回来。

冯山月让郑海阳复述她的说法:郑海阳的练习册答案被撕掉了,这本练习册上有答案,他借去对一下,等那个丢了册子的人找来,直接让他联系郑海阳。

画和练习册都在她这边,那个人有两个选择,要么寒假里提前通过梁阿姨联系郑海阳,自己现身。如果他不敢露面,那么在开学后,她可以用练习册和草稿纸上的字迹、画风去一个个对照,在小饭桌的名单里找出那个人。

郑海阳向来听她的话,听完嘱咐和分析后转身上楼去。

冯山月一个人在楼下吹冷风,那张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认真刻画的花纹、完美对应的五官细节……那个人画这张画用了多久,心里就想了她多久,甚至窥探了她多久。

这个想法令冯山月一阵恶寒。

她甚至下意识站到靠墙的地方,背抵住墙面,检查是否有人在往这边看。

她曾经站在升旗台上发言面对过那么多双眼睛,可现在,她却担心一双藏在暗处的眼睛。

无论怎么自我暗示,对方所做的不是丧尽天良之事,只是一念之差形成的微小之恶,冯山月始终无法释怀。

这种微小的恶,像手指上的倒刺、衣领后侧磨人的标签、跑进鞋里的小石子。它不会给人造成巨大的伤痛,却会持续地、漫长地让人感到不适,无论怎么努力忽视,它仍将无孔不入地浸透在生活中,在每一次回忆里闪着不和谐的反光,刺痛双眼。

-

没过多久,郑海阳下来了,手里拿着自己的练习册。

梁阿姨总把孩子们落下的东西放在门口的鞋柜上,但之前郑海阳进门时先看到客厅桌上放着的练习册,误以为是自己的,才因此拿错。

果然如冯山月所料,梁阿姨问了相同的话,而郑海阳也按妹妹说的做出回答。

梁阿姨没多纠结,对郑海阳调侃地笑笑,说你这小子,是不是想趁机抄答案。

放在平时,郑海阳或许会笑嘻嘻地开几句玩笑,但这次他却什么都没说。

上一篇: 蓄意靠近 下一篇: 她的荆棘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