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子薨逝之时,她盼着宣珩替宣玟挡在前头。
后来皇长孙成了皇太孙,卢妃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忖,如何悄无声息地了解了宣珩,让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可是眼下,一切都彻底破灭了!
引兽香的事,不一定能瞒得过皇帝,更不可能瞒得住宣珩!
那位太孙殿下,既然狠下心来由着宣玟这个亲弟弟陷入泥潭,指不定还添带着在背后推了一把!
如此看来,怕是......已经容不下她们母子二人了……
宣玟听着卢妃说的那句话,忍不住呆呆地看着对方,眼中闪过一瞬间的迷惘。
——宣珩,他大哥......已经不再相信他、保护他……不会像是以往那般,将他当做亲弟弟一般回护庇佑。
也不会替他在陛下面前求情,放过他……
那他这回……
难……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脱身了吗?
第122章
戌时末, 永福殿中烛火摇曳。
长宁长公主倚在填漆描金的梳妆台前,任由近身伺候的宫女,小心翼翼地卸下发间的九凤衔珠步摇。
没过多久, 外间传来一道细碎的脚步声。
“长公主殿下, 青鸾姑姑回来了。”
长宁长公主长叹一声:“让她进来伺候吧。”
不多时,青鸾进了内室,走到长公主身前见了礼。
又不动声色地接过侍女手中的紫檀木梳, 朝殿内的宫女内侍暗暗摆了摆手,屏退了众人。
“卢妃什么时候走的?”长宁长公主淡声开口询问。
青鸾垂首, 细细地替长宁长公主梳理着柔顺的青丝, 一面轻声应答:“回长公主殿下的话, 那位戌时一刻进了二皇孙殿下的内室, 约莫待了一炷香的时辰。”
长宁长公主呵呵一笑, 淡声道:“本宫以往的确没发现宫里头还有这么一号人物, 连龙禁尉都能收买,真是轻看了她了!”
若非看在卢妃乃是东宫的人, 又顶着先太子的遗孀的名头。
再加上......如今二皇孙宣玟的事情, 又同前朝争储扯上些关系。
长宁长公主自然不会如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平日只替皇帝帮着打理后宫。
前朝的事情,实在是不好插手。
偏偏眼下这汤泉行宫暗流汹涌......饶是长宁长公主这般锦绣玲珑之人, 也觉得头疼棘手。
皇帝如今正因为齐王、赵王, 还有这位二皇孙殿下的事情气恼多疑。
有些事情, 倘若她去挑明了, 恐怕只会招人嫌。
可是若是放任不管, 又有失责之隐患。
况且,这里头还同皇太孙和渊儿有几分牵连......她自然不得不留意几分。
长宁长公主静静地听着青鸾,将方才卢妃和宣玟母子二人私下说的那些话,一字不落地复述出来。
只是听到“引兽香”之时, 不由的眉头一皱。
“竟然还有此番曲折......也难怪渊儿会对那位二皇孙如此看不过眼。”
齐王同赵王一向在朝中不大安分,一直觊觎储君之位,长宁长公主自然是有所耳闻。
故而此二人自食其果,不过早晚,并不叫人惊异。
可是二皇孙宣玟......先前长宁长公主听说的时候,的确有几分惊讶。
如今看来,原来是早就有此谋算了。
眼下那位二皇孙自作自受落入旁人局中,后又沦落至此......自然也只能算是罪有应得。
长宁长公主在宫中辈分颇高,德性庄重,平日里又从不掺和朝政上的事,是以皇帝都分外尽忠这个亲姐姐。
她平日里对待底下的那些侄子侄孙们都是一般无二。
但是到底爱屋及乌。
宣珩那个孩子,到底是自己亲外孙萧明渊辅佐的孩子。
如今又贵为一朝储君,也是皇帝倚重培养的后辈。
再加上身世上又极惹人怜惜,人品贵重贤德,她自然多喜欢偏重几分。
如今偏听到身为二皇孙的宣玟,还有卢妃这母子二人,非但不曾老实恭顺地辅佐长子嫡兄。
反倒是那等两面三刀、佛口蛇心之辈,心中自然也生出几分不喜。
尤其是那卢氏......实在是个出人意料的角色!
长宁长公主轻叹一声:“那位东宫里头的继太子妃......也是一番好谋算。”
竟然早早地就在替她亲儿子谋划着,除掉当时尚且年幼的皇长孙。
若不是当初太子薨逝得早。
依着卢妃这般手段,怕是能替她的好儿子铺上去一条好路出来!
“呵呵!数年前就已经看的如此长远了,下手也干脆,倒是有几分魄力。只可惜了......
如今皇长孙已经长成,在朝中自有一番势力。
岂是那些后宅夫人惯用的阴谋手段,能够动摇算计的?!
一旁的青鸾一笑,她跟在长宁长公主身侧十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