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岁之后(124)

作者:舟不归 阅读记录

然她的一双浅褐的清眸却毫无波澜:“他们是在拜神佛。”

前秦的时候,因有名僧路过这里,看见此地有金光,遂开窟造像,随着与西域通商,荒凉之地逐渐繁盛,不仅是佛僧及附近的佛寺,连帝王贵族、当地军官也皆在此开窟,于是成为朝拜之地。

那支商队大约都是来自西域中以佛治国的王朝。

在石窟内望着壁画而起舞的女童闻言,喜悦地跑出来,疑惑发问:“但阿姊...观音不就是神佛吗?”

女子则始终都从容自若,抬手将白纱挽起,放置于皂帽之上,然后继续认真的观察着面前在山体中凿出的佛像,轻声笑道:“观音自然是,但我不是。”

此处的佛像与其余石窟皆不同,它彷佛从壁内生长而出,只雕凿出一半。

女童急了,圆圆的眼中含着眼泪,似乎已经快要悲伤的哭出来:“可阿姊你就是观音啊!”

见小妹对阿姊如此无礼,少年逐字厉声道:“陆、浅!不可向阿姊高声说话。”

褚清思看着为此而愤怒焦灼的孩童,暂停看佛像之举,而是往前迈了几步,抬手抚着她梳有双髻的头顶,歪头一笑:“嗯我是观音。”

陆深、陆浅兄妹二人及其家人因为她的预兆之言,从那场四年前的地动中存活下来,所以他们与所有冀州的百姓一样,在心中笃信她就是那尊该于佛寺中享万民香火的观音。

而地动时,陆浅仅两岁,在成长的四年之中,父母又对她讲了无数遍他们一家是如何活下来的故事,故而更为坚信。

但近几年因瓜州、鄯州及安西的边境战乱,人口骤然减少,为保证沿边屯田及农业的自足,所以朝廷鼓励百姓往陇右道迁徙,而少年是两年前跟随家人从冀州迁徙至沙州的。

两年前,她就在冀州监督营建天圣寺。

离开的时候,刚好遇见他们被贼寇所盗,便与其同行。

只是不到一月就分别了。

直至半年前她来沙州才又相遇,且屋舍还相邻,相处久了便也都唤她阿姊,常常会跟随她来这里监督造佛。

穿着粉色袒领上襦的陆浅顷刻就笑开,眼泪则早被烈日所晒干。

远处的武官也在此时大步走来。

褚清思转身,有所思的看着商队:“尉迟校尉来的刚好,你遣几人去援助一下那支商队,若他们不急着离开,便让他们随我们一道先回城池中。”

一旦被细沙掩埋,那些商物就极难被拿出。

尉迟湛循着女子的目光看去,拱手应道:“是。”

而后径直转身,谙练的去喊自己所统的玄甲武士,因为奉女皇之命侍从女子身侧的三年里,诸如此类的事情已经做过无数。

少年为此感到不解,语气愈益急切:“此处或会有寇贼伏击,阿姊为何还要分散兵力去帮他们,若他们就是寇贼呢?”

陆深已经十四岁,比起六岁的陆浅还无比笃信女子就是观音而言,他心中虽依然很感激阿姊,但许久之前便不再信观音诞生这种荒谬之言。

因为她是从洛阳来的,所奉的是女皇之命。

只是在近半载的相处中,阿姊常常会突然流泪,即使很快就会擦去,可自己早已于无意间偷偷看到过很多次。

有次被陆浅看到,她跑去询问阿娘为何。

阿娘说,那是因为观音看到了众生的苦难。

于是父母及小妹也愈益相信女子是观音诞生。

褚清思看着壁上所写的造像记书有:天圣元年及冀州,神情也变得恍然:“能助则助,何况他们还拜了我,如此虔诚之人也不会是寇贼。”

她终于明白为何这尊佛像有几分类自己,这是冀州刺史及治下百姓赞助数万钱为她所造的像。

铜制刀鞘击在明光甲上的声音逐渐趋近。

右手始终紧紧握着腰间佩刀的尉迟湛来到女子面前才离手,低头行礼:“褚才人[1],他们说自己刚从河西而来,要赶在天黑之前就出阳关,所以不与我们回去。”

褚清思闻言望天,沉默良久,然后神色变得严肃,果断道:“必须让他们跟随我们回去,命工匠也先回城,此地将有更大的沙暴。”

陆深知道阿姊通晓很多,观天象就是其中之一:“阿姊,我去!”

褚清思望着少年微笑颔首。

见陆深率先跑去告知那群还在石窟中的工匠,尉迟湛也迅速乘马朝尚未走远的商队驰去。

褚清思抬手,将帽檐上的白纱拂落,随后含笑看向年幼的陆浅:“小浅,我们该回去了。”

陆浅点点头,听话的把手递给女子。

发觉工匠及商队都开始往沙州城邑移动,褚清思将陆浅抱上马,随后也翻身坐在马背之上。

上一篇: 裙钗之下 下一篇: 度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