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百岁之后(100)

作者:舟不归 阅读记录

她心中便已隐约察觉到女皇的用意。

女皇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天下言论,最好的方法便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所以在去上阳宫的车中,她与自己博弈了一次,笃定在女皇的心中其实始终都想要仿效玉阳公主,从佛经中为自己找到统治天下的依据。

因此,女皇才开释僧人及支迦沙摩,命其以译经之名,行言近指远之举。

在仙居殿中,她战栗着说出要利用流言而妇人沉默的时候。

她便明白自己成功了。

褚清思笑着将玉印放在身前的坐席上,而后一手撑着凭几,缓缓站起,温柔俯视着跪坐的僧人:“我所要的是成为万民心中的观音,我不仅要万民信服我的意志,我还要万民以我意指为准,凡我之言,悉数听之。”

在女子坚定的音声之中,支迦沙摩恍然想起一件事。

在春二月,女皇曾从宫中遣人送来一支简片,上面仅书四字“净光天女”,言外之意就是要他们以此为中心。

故自那日以来,他们这些僧人终日都在经典之中寻找有关天女的内容。

而女皇之所以不再继续诛杀并开释多数佛僧,他之所以能从河南府狱中出来,皆因与其有所交易,便是要找到能够驳斥佛秀之言。

当看到妇人的私印,支迦沙摩迅速朝女子俯首系颈,老翁不再是令庶民敬仰的名僧,而是随时可供大周天子及女子驱策的臣。

“我与其余大德自当辅助褚檀越。”

*

不日,各大佛寺的上座便开始宣讲《普门品义疏》。

因为有众多大德的宣扬,所以百姓皆开始议论豪门巨室中人,而褚清思也同时遣人宣扬自己是梦见如来才醒寤。

洛阳及河南道的民声中日渐出现褚公家小女儿乃观音诞生的言论,以致有时甚至不必过度宣扬,百姓就会自己使流言变得更真实。

*

龙门山下,伊水河畔。

河水漫过青草。

水中游鱼从其中穿行而过。

很快,水面泛起波澜。

鱼便各鸟兽散。

父母已去听大德宣法,两孩童从佛寺偷偷出来,相约来到这里抓鱼,脱下葛屦,露出洁白又体胖的小胫,雀跃的踏入水中。

嬉戏时,小郎君想起在佛寺所听到的谈话,抬头问女童:“真的有观音吗。”

女童对此并无猜疑之心,坐在伊水边的高石上,看着对面的龙门山:“我阿娘与阿爷都说褚小娘子幼时坠水,以致常年大病,后只能幽居佛寺,所以才能一直康健,俨然就是从祸患中所诞生的观音,与那些大德口中所宣讲的经典相差无几。”

孩子的天性便是争强好胜。

先发问的小郎君小声开口:“可我爷娘说那些高僧大德虽然已说观音诞

生,但还并未曾言明观音诞生在何处,因此不可妄自猜测,若错认菩萨,必会触犯神佛。”

弯腰去看水中青草的女童闻言,瞬间直起身体:“肯定就是褚小娘子!”

小郎君也高声驳斥:“不是!”

要去往洛阳的褚清思跽坐在车中,闻见有孩童大声而嘶,似乎相持不下,于是命驭夫停下,隔着帷裳安静听着女童与小郎君的辩论,低头一笑。

孩童所言,其实就是他们父母所想。

虽然百姓之中依旧还有怀疑的声音,但也已经出现百姓会随之辩说的状况。

而如此,就已经足矣。

这就是君王的佛道。

用以驭民。

在无声无臭之中,驯服其意志。

即使难以让天下众人皆信服,可只要这些高僧大德不停地宣讲传播,只要有人愿意相信,那事情便能为真。

不信亦无碍,女皇所需要的仅是一个统治天下的源由。

按此情势,不久便可以命支迦沙摩等人直接言明观音是何人。

褚清思自帷裳望出去,看着那两个仍在辩说的孩童,出于爱护道:“伊水河深,留两人在此小心保护,记得隐匿踪迹,等他们父母来再离开。”

侍从车驾的甲士拱手禀命,转身往后走去。

随后,褚清思伸手轻轻拍了拍车轼:“翁翁,走吧。”

自三月起,她便已向长兄褚白瑜请求将前世那位驾车的老翁遣到自己身旁,为她驾驭车驾。

老翁唯唯一声,拉着缰绳,继续驱车前进。

*

为避炎夏,女皇已经在上阳宫燕居数日。

可当车驾停下后,褚清思却久未下车,她抚摸着手中的这支简片,神色有些怅然彷徨。

又想起今日清晨。

浓厚的黑色刚被稀释为青。

她站在衣架前,展开双臂,随侍在旁为自己更衣,心中则仍在思虑着要去洛阳谒见女皇一事。

刚将垂领衫、半臂与间色裙穿好,及至要系腰裙时,她恍然想到何事,转身向室内的几案迈步。

上一篇: 裙钗之下 下一篇: 度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