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这样也就罢,结果他还越想越气不过,昨天傍晚竟活活怄死了。”
冯氏面色淡淡,倒不觉有什么好同情的。
大活人能把自己气死,这怨得了谁,都是自己作的。
眼下,小年刚过,穆亦寒不急于回京,就带着小糯宝进城买年货去了。
他们父女过起小日子,其乐融融。
而京城那边,却为着这一大一小,已经闹腾得快要翻天。
如今,得知南纪国新冒出个公主,那些勋贵高门,哪里坐得住。
他们还不知小糯宝的身份,更不知她是国师亲女。
所以人云亦云,什么猜测都跟着来了。
众人只知糯宝是新伯爷之妹,于是便以为,这孩子是凭借兄长功劳,就能当上了公主。
“各位畅所欲言,快说说,国师此番闹什么名堂。”
“国师急于招揽人才,看重武将,我们都知道,但也不至于,把公主之位都拿来作赏吧?”
“南下一趟,封个伯爷还不够,还要封农女做公主?简直荒唐!”
“真没规矩,公主是随便封的吗,南纪不幸啊!”
好些个人嘴上指责,心里却是酸透了,更觉得穆亦寒真是疯了。
不光朝臣不解,京中那些郡主、乡君等贵女之流也气啊。
难不成她们世代尊贵,到头来,还要比个北地小农女低一头?
皇城外宫,韩太妃的赏梅宴上,众人无心看梅,都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只有韩府的小千金,受尽追捧的才女韩柔然,仍一脸淡然。
“何必急恼?国师大人眼高于顶,怎会真给一个农女这般体面。”
她眉眼温婉,轻声细语,“要我看,国师这般封赏,定是另有他用,兴许是想封个公主,将来用作和亲,也不好说呢。”
真不知这个八岁姑娘,脑仁里装的都是什么。
就算为了和亲想要公主,那也不会挑个不到三岁孩子啊……
可京城之中,爱捧臭脚的甚多,脑子不灵光的也多极了。
一听说是韩·京城才女·小皇帝义姐·韩府千金·柔然的猜想,便都纷纷信了。
只当糯宝真是个用来和亲的。
“无妨,反正她以后不会来京城,纵使她身份看似高一些,但咱见不到她,也无需行礼问安,她这个公主守在村中,不过是自娱罢了,没什么要紧。”韩柔然捏起茶盏,小脸上云淡风轻。
而她们哪里知道,就在这会儿,大柳村那边,穆亦寒刚做了决断。
”这个年节,本座会在村里,和你们一起过。”
“待出了正月,本座便带糯宝回京,受万民朝拜,你们做些准备,到时一同前往。”穆亦寒坐在椅上,淡声道。
第379章 求你继续当文盲
想到即将进京,冯氏期待之余又难免紧张。
当着国师的面儿,她不好意思显露,等拉着李七巧去拿菜时,婆媳俩才叨咕起来。
“娘操劳小半辈子,真不敢想,有天能进京走一趟。”冯氏手心都出了汗。
李七巧也满眼憧憬,不过想的却是到了那边,还要继续开食居的事儿。
没办法,擅厨者,到哪儿都忘不了看家本领。
这些天来,她一心扑在食居上,连春哥儿都没抱几下。
冯氏倚着门框,这就做起打算,“年后动身,不知何时能回,但咱的根在这儿,地和仙泉居可不能荒了。”
“娘得和引儿嘱咐几句,咱离家后,生意交给她和田梅照看,有事俩人商量着来。”
“地的话,就让村长找人打理吧,咱家出些银子就是。”
除此之外,还有庄子那边,该送些年货过去,让佃户们过个好年,待开春后人家才会对地里上心。
李七巧不住点头,时不时再帮冯氏查缺补漏。
算来算去,绕了一圈,冯氏又想回闺女身上。
“眼下,咱糯宝都是公主了,就不能再跟以前一样不管不顾了,怎么也得学点写字、还有礼仪规矩啥的,入了京才好适应过来。”冯氏又操起心来。
于是这般,姜家人当即开了个小会,商量起小糯宝学习的事儿。
外屋里,众人围着炉边,七嘴八舌提议,俨然一副培养国之栋梁的架势。
丰景率先开口,“嗯,妹妹快满三岁了,先学点字自不用说,再教她背些诗词吧。”
“要不再顺带学个插花?”阿黎笑眯眯道,“京中贵女中可流行这个了,还能当个消遣,我就能教她。”
萧兰衣摸着下巴琢磨,“再教她投壶如何?投壶有趣,又是君子六艺之一,这投壶夫子非我莫属。”
“要奴婢说,也该教公主扇扇嘴巴子!”郑嬷嬷也撸起袖子上前,“女子行于世,得学点防身用术啊,学了奴婢这双铁手,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惩治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