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387)+番外

作者:江南知微 阅读记录

然而,即便是这样,楚军的士气也大受影响——

因为,屈氏有几个族人越想越认为,楚王是想给屈氏一个下马威,便不顾屈辞疾言厉色的警告,悄悄派人拿着盖了他们印玺的信,去前线讨要他们的两三万私兵,要求项燕立刻把他们的私兵还回去!

要知道,战场上排兵布阵都是按人头来算的,一日之间空出两三万人,能瞒得住谁?

毫不知情的楚军,见屈氏这两三万人突然就跑了,自然猜测,肯定是他们的主人得了秘密消息,知道楚军打不过秦军,才会这么着急地撤走兵力....

凭什么?说好了大家要共进退的,屈氏的士卒凭什么高人一等?

一时之间,从宗室征召来的士卒们,开始日夜盼着主人也能把他们喊回去,而从属朝廷的士卒们,则恨透了对方这副贪生怕死的模样,楚军人心浮动,内讧不断,开始节节败退。

纵便项燕再如何深谙兵法有统领之才,也无法带着这帮一见面就想互殴的兵士打出胜仗来。

士气一去,便是兵败如山倒,打到十一月下旬时,项燕统领的四十万大军,已经只剩下十来万兵力了。

除了战死的,不少宗室兵卒早就悄悄跑掉了。

反正楚国若灭了,他们最多会被秦人抓去当苦役,总比白白死在战场强,屈氏的人能逃,他们凭什么不能逃?

但这并不意味着,秦军的压力就能骤减了。

因为,面对他们的步步紧逼,面临必败之局的项燕和剩下的楚军,没有一人再溃逃投降,他们坚定选择与楚国共存亡。

而在廉颇声嘶力竭的招揽下,也有越来越多的楚地百姓加入了战事。

在八百年楚人精魂的团结下,在熊熊仇恨的驱使下,这支只有十多万人的楚军,焕发出了比先前更强盛炽热的士气。

这样一来,人数更多的秦军反而被对方震慑住了,士气一时急转直下。

为鼓舞军心,李世民不顾王翦众人的阻拦,执意又披甲持戟冲上了战场——

果然,当被士卒们悄悄称作“战神再世”的小太子出现在战场上时,秦军的士气迅速就高涨了起来。

十一岁的太子都不怕,他们又在怕什么!

十二月,北方呼啸,战鼓雷鸣,已经激烈厮杀了数场的秦楚两军,在蕲城西北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第104章

如火云的赤红色楚国旗帜下,被寒风吹得白发凌乱的项燕,举着手中的长戟振臂高呼,

“楚国的儿郎们,你们看到了吗?前方秦人的黑旗,已经快要占据我楚国的大半疆土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八百年前楚人的先祖,打着赤脚筚路蓝缕一步步从山林间开辟出来的,你们甘心就这么拱手让给秦人吗?甘心吗?”

当传令官把他的话传遍楚军阵营时,一阵阵排山倒海的回应声相继响起,

“不甘心!我等不甘心呐将军!”

“我等愿誓死追随将军,护土卫疆!”

“就算是死,也要拉上秦人垫背!”

“出战!出战!杀!杀!”

已经接连数日不眠不休的项燕,眼中慢慢涌出了泪光,转头看向身旁担任裨将的长子项渠,声音低沉道,

“老夫征战多年,心知此战我楚军已是必败之局,你可知,这十数万将士为何还要怀着必死之心,随我在此与秦军血战一场?”

项渠哽咽道,

“因为,楚国今日虽已无路可退,却不代表来日亦再无生机!我等若是慷慨战死,就能点燃更多楚人血脉里的祝融之火,让他们带着这团火,等待时机复仇复国!”

项燕点头,又摇头,

“这只是其一,大家这么做,还有另一个目的——”

项渠还没来得及开口问,是什么目的,就听到他的父亲厉声道,

“项渠,待两军一交手,你立刻去东南角

领两千人赶回王宫,护送王上北上前往琅琊,助他隐姓埋名出海蛰伏!”

战端初起时,他原以为,秦军会寻找机会弑杀楚王,以借此动摇楚国军心,便派人对王宫做好了周全的防护,不料,对方却迟迟没有行动。

既然是这样,他必须赶在楚军溃败之前,先让人护送王上离开楚国。

项渠一惊,

“父亲,此事请您托付给他人去办,渠愿追随父亲同生共死....”

“我楚军人心不稳,朝夕之间落败至此,现在除了你,我谁也信不过!听我军令行事,勿须多言!”

见长子流着泪应下此事,项燕总算放下了担忧。

他望着遮天蔽日的黑旗,下令诸将以楚歌鼓舞士气背水一战。

...

李世民看着对面的阵列,感受着楚歌中传达的誓死决心,涌起了几分复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