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七零娇恶媳,我被糙汉缠上了(50)

作者:楚云呀 阅读记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扫视一圈,目光尤其在李老汉和几个反对声音最大的干部脸上一顿,“红旗村要发展,不能总是固步自封。苏晓晓同志有这份心,也有这份担当,愿意拿出自家的积累做尝试,这种精神,我看值得鼓励。”

他话不多,但分量十足。军人在这个年代有着崇高的地位,陆沉舟又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战斗英雄,他说的话,村里人不能不掂量。

李老汉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陆沉舟的话句句在理,又挑不出错处。他只是强调“尝试”和“精神”,并未强压。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

赵大柱见状,清了清嗓子,一锤定音:“行了!就这么定了!村西头那二亩烂泥地,不是一直没人愿意要么?就划给晓晓做试验田!种子肥料,晓晓自己解决。丑话说在前头,晓晓,这是村里能给你的最大支持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要是失败了……”

“大柱叔,您放心,如果失败了,我绝无怨言!”苏晓晓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眼眶微微发热。

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柱叔!谢谢各位叔伯!”

她的目光转向陆沉舟,他依旧是那副沉稳淡然的模样,仿佛刚才那番话只是随口一提。可苏晓晓知道,若没有他那关键的几句话,这事绝不可能成。

一股暖流在心间悄然淌过,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

人群渐渐散去,赵大柱又叮嘱了苏晓晓几句注意事项。

苏晓晓走出赵家院子,夜风格外清爽,她浑身充满了干劲。试验田虽然是块没人要的烂泥地,改良起来必定费时费力,初期投入的人手和物资也是个大问题,但她有信心!

正当她盘算着如何用功德值兑换些土壤改良剂,再找谁帮忙翻地时,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从路旁的阴影里走了出来,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

“苏晓晓同志,你好。”来人声音斯文,带着一丝犹豫,“我叫陈墨涵,是村里的下乡知青。我……我刚才听说了试验田的事情,不知道,我能不能也加入你的……呃,‘疯狂计划’?”

第33章 :书呆子献计,烂泥地要逆天!

苏晓晓正盘算着,冷不丁从路旁树影里踱出一个人影。

那人影略显单薄,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声音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斯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苏晓晓同志,你好。”

苏晓晓闻声望去,是个面生的年轻男人,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我叫陈墨涵,是村里的下乡知青。”他主动介绍道,语气里带着些微的迟疑,“我……我刚才听说了试验田的事情。”

陈墨涵是村里最不显眼的那一拨知青,平日里话不多,总是捧着本书,似乎对外面的喧嚣漠不关心。

苏晓晓有些讶异,没想到他会主动找上自己。

“不知道,我能不能也加入你的……呃,‘疯狂计划’?”陈墨涵斟酌着用词,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请求有些唐突。

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苏晓晓有些熟悉的光芒,那是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实践的向往。

“陈知青,你对这个有兴趣?”苏晓晓问道。

陈墨涵用力点点头,镜片后的双眼亮了起来:“我在书上看到过一些关于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的理论,一直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只是苦于没有机会。”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上一丝无奈:“村里大家更相信老经验,我人微言轻,提了也没人信。”

苏晓晓的出现,让他看到了理论照进现实的微光。

苏晓晓心中微动。

多个帮手总是好的,尤其还是个有文化的知青。

他或许能帮着记录些数据,做些更细致的观察分析,这对自己验证系统提供的技术,总结经验,无疑大有裨益。

“行啊,”苏晓晓爽快地应下,“不过我可得把丑话说在前头,那块地的情况你也听说了,能不能成,我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我明白!”陈墨涵显得有些激动,“我就是想亲身参与一下,哪怕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那好,你明天一早跟我去看看地吧。”苏晓晓笑着说。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苏晓晓就带着陈墨涵来到了村西头那片“著名”的二亩烂泥地。

晨雾尚未散尽,薄薄地笼罩着田野。

饶是陈墨涵有了心理准备,当亲眼看到这片试验田时,脸色还是控制不住地白了几分。

这哪里是地,分明就是一片沼泽!

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泥土又黑又黏,踩上去一脚一个深坑,散发着一股腐败的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