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谢昭昭总不能提防那些嫔妃们一辈子。
似是在印证两人的担忧一般,哑光话音落下不久,重喜便快步进了寝殿请示:“娘娘,各宫嫔妃至,至立政殿外请安,恭候娘娘召见。”
赵瞿今日上过早朝后便不知去向,只将重喜留在了殿外伺候,谢昭昭朝着殿外的方向瞥了一眼:“都有谁来了?”
“吕昭仪为首,还有郑昭仪、宁昭仪、安婕妤……”
重喜如同报菜名似的,一个一个将宫外等候请安的嫔妃们道出,谢昭昭粗略地算了算,殿外竟是来了近百人。
按理来说,现下谢昭昭还差个立后大典才能正儿八经算作是皇后,她们大可不必这么着急来拜见。
重喜估摸着,她们该是听说了赵瞿带她上朝之事,许是有人猜测出了她的身份。而先前她作为太子妃时,那妃嫔当中又有不少人曾因为祖祠出现毒蛇之事传过她的谣言。
如今听闻她摇身一变将要成了六宫之主,自是心中惶恐不安,难免要亲自上门来拜访试探一番,看看她对那些过节是否还耿耿于怀,也好寻个机会示好求和。
除此之外,恐怕还有一些人是抱了别样的心思,总要摸清楚她的脾性和底线,往后才能知道该与她如何相处。
重喜知道谢昭昭不爱吵闹,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们来都来了,他想着按照谢昭昭雷厉风行的性子,该是要给她们下一下马威,如此好好威慑一番,以免她们不知所谓,再像是吕昭仪那般作出什么幺蛾子。
谢昭昭沉默片刻,道:“你将吕昭仪召来,其他人让她们回去罢。”
重喜心有疑惑,却并未多问,只如实将此话传达到殿外。
那穿着华丽如花团锦簇的宫妃们听闻此言,皆是忍不住幸灾乐祸地望向吕昭仪。
谁不知道前段时间吕昭仪因为东施效颦受宠过一阵子,如今吕昭仪模仿过的本尊回归,便也就此失了宠,再没见过陛下召见她。
想必谢昭昭谁都不见,独独要召见吕昭仪,定是要与吕昭仪清算这一笔后账才是。
想必情敌见面分外眼红,俩人恐怕要斗个高低输赢,她们可是有一场好戏要看了。
她们嬉笑着目送吕昭仪进了立政殿,吕昭仪虽清楚谢昭昭并不是她们想象中的那种人,但到底有些时日未见,她心中也难免忐忑。
她缓缓步入立政殿,前些时候险些被割下头颅的阴影似还笼罩在心头,望见殿内熟悉的陈设,不免屏住呼吸,小心翼翼行至谢昭昭面前,端正地跪下叩拜施礼:“臣妾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凤体康宁。”
“起来罢。”谢昭昭正坐在梳妆镜前簪发,听见身后动静便回眸瞥了一眼,“上次在罗浮山,多谢你的面具。”
吕昭仪一愣,随即想起冬狩前一夜在望舒湖畔,她们两人沿湖而行,赵瞿却不知何时跟了过来,立在树林中凝望谢昭昭。
她下意识想要离开,走出没几步又有些担心谢昭昭与赵瞿碰面时会被旁人识破身份,便在离开前特意去买了两只狐狸面具塞给了谢昭昭。
原不过是举手之劳,吕昭仪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谢昭昭竟还记得此事,不免有些羞赧:“娘娘客气了。”
“今日找你来,是想请你再帮我一个忙。”谢昭昭道,“你先前与我说过,你想出宫去尼姑庵修行,又或是诈死隐居山林,只要能不在宫中继续待着便好。我知道你是没了退路才会这样说,我想宫中嫔妃之中应该不乏有与你类似想法,渴望挣脱宫墙束缚之人。”
“能入宫的女子皆是才情出众,有擅琴棋书画者,有精于歌舞音律者,有通晓经史子集者,有善于女工刺绣者,也有如吕自安那般厨艺精湛的女娘。”
“她们久居宫中,如豢养在千步廊山水阁中的珍兽般,虽衣食无忧、华服加身,却也终身不得自由,只能一生困顿于此孤独终老。”
“我想在京城中圈出一块宅邸来,办个女学,请她们来当教学。”
说到此处,谢昭昭稍作停顿:“不过此事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如此,你在后宫与她们相处时日更多,想必应该更了解她们的秉性和专长,劳烦你帮我细细斟酌挑选,为这教学安排出最妥当的人选。”
吕昭仪又是一怔。
这次她沉默了许久许久,半晌缓缓抬首望向谢昭昭,随之再次叩拜下去:“多谢娘娘,臣妾必当倾尽全力,不负娘娘所托。”
吕昭仪很清楚,如今这世道留给女子的退路并不多。
她们一生不论身份尊贵或低微,除了娘家便是夫家,若再想另寻他路,也只有那尼姑庵中或有安身立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