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绒毛蹭着她的手心,谢余年将锦盒递过来时手指微颤。
不知是谁先红了耳尖。
她垂下眼睫,低声道,“好。”
罗姝意吹熄了烛火,出房门时还贴心的将门带上。
月光透过窗棂,在厢房的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姜窈躺在简素的床榻上,听着山间夜虫的低鸣,思绪却仍翻涌不息。
谢余年那样的人,生来就该站在朝堂之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的抱负、他的野心,注定了他不会甘于平凡。
而她呢?
她只想远离纷争,安稳度日。
或许,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同路人。
夜渐深,山寺的钟声遥遥传来,悠远而寂寥。
姜窈昨夜没睡踏实,早上为了避人,起了个大早赶路,如今听着屋外的虫鸣声,很快就睡了过去。
罗姝意站在门口,望着远处山道上若隐若现的火光,轻轻叹了口气。
......
一觉到了天明,刚睁开眼睛,姜窈便听到了房门外的敲门声。
以为是罗姝意过来喊她出发,她没多想,披了件外衣,穿了鞋就前去开门。
“......”
门外是谢余年。
姜窈愣在原地,指尖还捏着寝衣的一角,整个人如坠梦中。
他不是应该在京城吗?
他不是……应该去姜府看见她给他留的画了吗?
怎么还追到这了?
谢余年只看了姜窈一眼,目光便瞥向别处。
晨光勾勒出他紧绷的下颌线,眉宇间的疲惫清晰可见,衣袍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
姜窈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里面只穿了单薄的寝衣。
她慌乱地抬手,“砰”地一声将门关上。
谢余年甚至没来得及开口,就被挡在了门外。
姜窈的瞌睡醒了大半。
门再次被敲响,却是春兰的声音,“小姐,叫奴婢进来伺候吧?”
怎还把春兰带过来了?
姜窈打定了主意走的不引人注目,连丫鬟都没带,虽说有些不习惯,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却没想到谢余年还顺带将春兰带来了。
她叹了一口气,“你进来吧。”
春兰进来后小心觑着小姐的神色。
这段时日小姐心情不好,她是知道的。
“罗姐姐那边......”姜窈话说到一半突然顿住,目光扫向没丁点儿动静的隔壁厢房。
突然明白了罗姝意的意思。
罗姐姐怕是一早就带着行囊走了。
春兰顺着她的视线看去,轻声道,“罗姑娘半个时辰前就骑马下山了,临走时让奴婢转告小姐......”
她模仿着罗姝意的语调,“‘山高路远,后会有期’。”
姜窈又叹了一口气,又躺回了床上。
她知道罗姐姐是想叫她跟谢余年好好谈谈。
可她现在实在不知道见了谢余年该说些什么。
“你去回了他,寂照庵太小,待不了他这尊大佛。”
片刻,,春兰回来了,轻轻叩门,“小姐......”
“他走了吗?”姜窈的声音闷闷的。
“谢大人说......”春兰顿了顿,“他说会一直等到到小姐愿意见他为止。”
姜窈猛地坐起身,长发散乱地披在肩上,“他凭什么认为我会见他?”
她的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惊讶的愤怒,“他以为这样站着,我就会心软?”
春兰站在门边,手足无措。
姜窈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眼不见心静。
她索性闭上了眼。
许是昨日奔波,姜窈竟真的实打实睡了个回笼觉。
醒来时,见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滴落,在石阶上敲出清脆的声响。
她倚在床边,随手拿了本春兰带来的话本子放在手里。
“小姐,雨大了,要不要......”春兰见她醒了,欲言又止。
“他还在外面站着?”姜窈一愣,下意识朝外看去。
院门是闭着的,她什么也看不到。
春兰小声应了一句。
姜窈收回视线,“他愿意站,就让他站着吧。”
春兰不再言语,只是默默替小姐添了一杯暖茶。
反正在她心里,小姐才是第一位的。
“对了,慧明师太问小姐是否同去做午课。”春兰轻声转移话题。
姜窈点头,又想到外面的那个人,抿了抿唇,“你去清个场。”
不知春兰同谢余年说了什么,姜窈打着伞出来时,已不见那抹身影。
寂照庵的后院有一处小亭,慧明师太在那里等她。
姜窈找到她时,老尼姑正在煮茶。
茶香袅袅,混着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人心神宁静。
“姜施主面色不佳,”慧明师太示意她坐下,“可是未休息好?”
姜窈勉强一笑,“有些心事,扰了清梦。”
慧明师太递给她一杯热茶,“可是为了那位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