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配以身入局,疯批世子步步沉沦(246)

作者:宴春日 阅读记录

“秦太傅年事已高,”太后不动声色地说,“哀家怕他太过操劳。”

“母后说得是。”皇帝轻咳两声,“只是太傅对朝政熟悉,儿臣想着,不如选出几位辅政大臣,帮着母后一起处理政务?”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听见更漏滴答作响。

太后目光在皇帝脸上逡巡,似要看穿他的心思。

半晌,太后才缓缓开口,“皇帝考虑得周全,是该选出几个。”

皇帝虚弱地笑了笑,“多谢母后体恤。”

太后起身,“你好生养着,哀家改日再来看你。”

待太后离开后,皇帝盯着那杯未动的茶,眼神渐渐冷了下来。

次日早朝,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在众人皆以为今日仍白跑一趟时,突然传来了太监的唱喏。

“太后娘娘到——”

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缓步而来,凤冠上的珠帘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

她站在龙椅旁,目光扫过殿中众臣。

陆铮率先出列,“陛下龙体欠安,朝中政务堆积如山,臣斗胆提议,请太后娘娘垂帘听政,暂理朝纲。”

薛怀擎立即附和,“陆大人所言极是,如今北狄使团即将离京,和亲事宜尚需决断,太后娘娘深明大义,若能出面主持大局,实乃社稷之福。”

太后的兄长王铉紧接着上前,“臣附议,陛下病重,若无太后坐镇,恐怕朝局不稳啊。”

殿中顿时议论纷纷。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太后轻叹一声,“诸位爱卿的心意,哀家明白,只是......”

“太后娘娘!”薛怀擎提高了声音,“北狄使节昨日还问起,说和亲文书需陛下用印,如今陛下......唉,若非太后娘娘出面,恐怕要耽误两国邦交。”

王铉见状,立刻带领一众官员跪下,“请太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

一时间,跪地请命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几位老臣犹豫再三,下意识瞧向了谢余年所站的位置。

谢余年站在殿柱旁,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他扯了扯唇角,眼底闪过一丝晦暗不明的神色。

太后的目光也透过珠帘投向他,带着不容拒绝的威压。

谢余年缓缓抬眸,与太后对视片刻。

他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意,“臣附议。”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殿中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那日祭祖大典,这位煞神带着一队禁军直驱而入,场面太过吓人,至今仍令满朝文武心有余悸。

太后满意地收回目光,她轻轻抬手,“既然诸位爱卿如此坚持......哀家便暂时代为理政,待陛下龙体康健,再行交还。”

宫墙内外不过一墙之隔,寂静与喧嚣,却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着临近岁末,京城的街巷比往日更加热闹。

各色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孩童们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空气中弥漫着炒栗子和炸年糕的香气。

茶茗楼里,说书先生一拍醒木,满堂茶客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客官,今日咱们不说那些风花雪月,就说说这朝堂上的新鲜事!”说书人捋了捋胡须,压低声音道,“摄政王谋反下狱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茶客们纷纷点头。

这一个月来,锦衣卫接连查抄了十几家高门府邸,搞得人心惶惶。

“不过这可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说书人扇子一展,“眼下最大的事,还得是七公主和亲北狄。”

“那可是先帝嫡亲的公主啊!太后娘娘为了两国之谊,还是含泪签了和亲国书。”

堂下一位老者感叹道,“太后娘娘当真是为国为民......”

“可不是!”说书人趁热打铁,“先前那些反对太后垂帘听政的大臣,如今也都转了风向,听说连陈阁老都在朝会上夸太后深明大义呢!”

第189章 喜宴

角落里,一道声音传出,“那晋王殿下呢?”

陛下身子不好,太后一个后宫之人,哪能撑得起来?

“这位客官问得好!”说书人眼睛一亮,“晋王殿下对七公主倍感不舍,如今奉了旨意,不日便要启程送公主和亲。”

茶楼二层雅座,姜窈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

这借口倒是好听,显得皇家子弟之间关系多亲密似的。

不过太后也是不肯吃亏,这么一来,名声倒是有了。

透过竹帘缝隙,姜窈看见楼下茶客们议论纷纷。

“眼下最风光的,还得数太后的母族王家,”说书人继续道,“王家的门生故旧,这月里可是把六部的空缺都填满了!”

“还有薛家,”一个茶客插嘴,“听说太后有意让薛家大公子入阁呢!”

“王家?”邻桌突然传来一声嗤笑,“王名扬不是刚被锦衣卫革职吗?怎么,现在又要换个官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