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和走近,目光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扫过,“面色怎么不好?是身体不适?”
“只是小恙,不碍事的。”姜珍轻声回答。
“明日请大夫过来看看吧,你如今可不容马虎。”姜明和不赞同的摇摇头。
第112章 福分
姜明和在房中走了几步,脸上的笑容怎么也遮不住,“珍儿啊,你就要入摄政王府了,日后可要好好伺候王爷!”
姜珍的身体微微一颤,头垂得更低了。
“你入府后,尽早生个一儿半女出来,”姜明和继续道,仿佛没注意到女儿的异样。
“还有参儿,”他压低声音,“你在王爷面前,要多替他美言几句,等他出了学院,最好能直接入仕。”
“父亲,”姜珍终于抬起头,眼中含着隐隐的水光,“若是王爷待我不好呢?”
姜明和的笑容瞬间凝固。
他皱起眉头,语气陡然严厉:“什么叫待你不好?他是摄政王!你不过一个庶女,他能同意纳你入府已经是你的福分了!”
“你可是贵妾,离侧妃只有一步一遥!”他上前一步,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姜珍,“你知道这机会有多来之不易吗?”
姜珍的指尖掐入掌心,却感觉不到疼痛。
“可是姜窈即将与谢府定亲,她也是庶女。"
她的声音轻若蚊蝇。
“你!”姜明和勃然大怒,额角青筋暴起,“你为何偏要同别人比较?”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何况谢家是只是个侯府,能跟摄政王府比吗?"
姜珍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站着,眼中的光芒一点点暗淡下去。
“珍儿,为父能害你吗?”姜明和见女儿沉默,语气又软了下来,“女子以夫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摄政王权势滔天,你跟了他,日后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姜珍机械地点着头,耳边似乎已经听不见父亲的声音。
她看着姜明和开合的嘴唇,忽然觉得那像是一张血盆大口,随时可能将她吞噬。
十月的雨带着刺骨的寒意,七尹身穿斗篷,沿着姜府的偏门悄然入内。
雨水顺着斗篷边缘滴落,在青石板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
“姜姑娘,这是我们公子吩咐叫我送来的信。”穿过几道回廊,七尹停在窗口。
“劳烦了,”一只素手伸过来,接过七尹手中的信,“这雨下的急,我嘱咐春兰煮了姜茶,你喝一碗再走吧。”
“多谢姜姑娘。”七尹颔首。
姜窈展开信笺,烛光下她的侧脸忽明忽暗。
“如何?”夏蝉凑过来。
“非常顺利,”姜窈看清楚信上所写的内容,满意地点头,“明日早朝,便会有人上书弹劾晋王结党营私。”
“至于坊间......东市的说书人已经开始讲《双王斗》了。”
《双王斗》讲的便是两位王爷为争夺兵权明争暗斗的故事。
“小姐,”夏蝉有些疑惑,“如此大爷便会主动提出分家了吗?”
“当然不会,”姜窈摇头,将信纸凑近了烛火,“要让大伯父主动提分家,还需再加一把火。”
......
第二日午后。
姜窈约了姜盈在后花园亭子中闲聊。
“阿姐,你这表情不对,”姜窈摇摇头,“再可怜一些。”
“......”
姜盈微微蹙眉,努力回忆着伤心时的模样,“这样吗?”虽然很努力,但姜盈的眼神依旧清亮,看不出半分哀愁。
“呃,也不太对,阿姐你再想想,”姜窈急得挥手,“殿下今早上被人参了,陛下下令他在晋王府中思过。”
“这有什么好难过的?”姜盈挤了挤眼睛,结果“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殿下传信与我,说过两日他翻墙出来,与我去临县看灯会。”
“......”
凑情侣。
姜窈急得直跺脚,正想再开口,忽听旁边连廊传来一阵脚步声,连忙扯了扯姜盈的袖子,压低声音道:“快!阿姐,来了,低头!”
姜盈会意,迅速垂下头,用帕子掩住半边脸。
姜窈则立刻换上忧心忡忡的表情,扶着她的肩膀轻拍。
“你们两人怎么在这?”姜明和穿过连廊,就瞧见了两人,将手里的东西往怀里塞了塞。
姜窈站起身子,冲姜明和行了一礼,“大伯父。”
姜盈并未起身。
姜明和故作关切地问道:“听闻晋王殿下被陛下责罚,盈丫头可还好?”
姜盈肩膀微微颤抖,没有抬头。
姜窈红着眼眶道,“多谢大伯父关心,阿姐自听闻消息后便茶饭不思,我正劝她呢。”
她能感受到姜明和的目光在她们两人身上来回扫视,像是在算计着什么。
“三弟也真是的,”姜明和捋着胡须,目光在姐妹俩素净的衣裙上扫过,“都是户部尚书了,也不舍得多为你们置办一些衣裳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