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渠水县整个就被包围了,里面的水根本排不出去。
眼看一整个县的百姓都要被淹死了,当时的县令当机立断组织幸存的百姓把那小山坡给挖掉了一大半,最后让县里的水给排了出去。
赵虞看到这的时候倒是对当时县令的做法很是赞赏。
说起来,照此描述看来,原先的地势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既然能把县里水跑出去,那不远处就算不比渠水县地也应该是差不多持平的。
可是她来是看了,发现从远处到渠水县的地势呈高到低的趋势的。
这个地势只会往渠水县倒灌积水怎么可能排水呢?
明显不现实。
直到赵虞看到因为这一年淹水的情况出现,不少房屋相出现了倒塌的情况,百姓几乎都从山上砍了树木下来建房子。
当初的渠水县百姓规模可比现在渠水县多多了,哪怕当时因为淹水而死了一些人,那人数也是不少的。
可想而知建房子需要的树木要多少。
渠水县内的山林被用了个大半。
当时倒是因为这些树木缓过来了,可是之后渠水县可用做耕地的土地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两边山时不时有山石泥土落下,空地被一再压缩。
虽说后来当地县令意识到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更是带着渠水县百姓连年种树,只是结果已经造成了,而且他们所种的树木也不是一两个月能长成的。
再后来就成了如今渠水县的模样。
县志上还记录了渠水县这些年发生大大小小的灾害,就是这些灾害造成了让渠水县越来越脆弱,不堪一击。
现在渠水县已经不适宜百姓再居住,地面的坍塌亦或是一场洪水都能摧毁这一整座县。
而渠水县这一片地域本就多降水。
赵虞面色莫名,她不知道该如何评判当时那位县令挖开小山坡的决定了。
她赞赏他的决断拯救了一县的百姓,但看到后面渠水县一步步变成如今这样又有这个决定的原因。
不过如果让赵虞来做选择,她当时也会选择挖开那小山坡,若不是如此整个渠水县就没了,又如何谈以后呢。
还有就是邻县决定筑起泥墙堵住从渠水县来的积水。
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不把渠水县百姓的命看在眼里,可那又何尝不是一个痛心艰难的决定呢。
如果继续放任可能逝去的还有几个邻县数不清的百姓,最后只能选择先保全治下的百姓。
赵虞心里有些难受,当时邻县几个县令不知道背上了多少骂名,可谁又能理解他们心中的苦呢。
尤其是赵虞在县志中看到,积水退去后,邻县都有不同程度送了东西给渠水县。
“唉。”赵虞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还没等赵虞从这种沉重的气氛中缓过来,就隐隐约约听到了吵闹声。
第114章
赵虞忍不住疑惑, 她们刚才从前厅一路过来,虽然算不上安静但也绝对不是吵闹。
而且前厅都是病人,怎么会有吵闹声呢?
莫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赵虞看向一旁的长明, “长明,你去看看,外面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长明领命出去查探, 外面有些吵闹, 再加上赵虞已经从县志和地理志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随即站起身来的。
舒展身体的同时等着长明回来禀报消息。
很快, 书房的门就被打开了,长明回来了。
“公主,府衙门口围着许多百姓, 都是为了郑县令出的公告而来, 他们都不愿意的离开渠水县。”
赵虞忍不住皱起眉头,难道是郑县令没有把她答应的事情告知百姓?
“走吧,我们去前厅看看。”
事出紧急,赵虞也不打算让长明来回折腾, 不如自己前去看看。
还未走到前厅,赵虞就听到了一声声有些虚弱但异常坚定话语。
“县令大人, 我们不走。”
“对, 县令大人, 我们死也要死在渠水县。”
“反正都没几年好活了, 剩下的日子我还是更愿意留在渠水县。”
“渠水县是我家乡, 是我的根, 人不能没有根。”
……
赵虞加快了脚下的步伐。
郑县令看着一张张认命的脸心中有些难受, 但他还是打起精神来劝解, “大家不要如此悲观, 我们只是暂且被安置在邻县,等渠水县县址重新选定之后我们还会有根的,而且公主也承诺了我们许多,公主如何大家应该也听到过传言,她断然不会失信于我们的。”
“可是我们只想留在渠水县,一旦我们离开,之前祖先又该找谁来祭拜?”
“对啊,县令大人你的一片好意我们心领了,反正都这样了,就让我们跟渠水县一直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