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修路后期人手增多,但因为进度的加快,最后一算所耗费用与之前也不差多少,反倒因为提前,认领路那家还自己给了修路百姓一份工钱。
起先是王城的孟家先如此做,后来其他家族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
对于这样的结果,赵虞心中有些疑惑,但想到最后受益的是一众百姓,她也不去想他们的动机,反正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就行。
还有就是火炕的推广,对于家中条件尚可会推荐水泥和砖块,如果是家中条件太差的则是推荐泥土和稻草,前者因为材料的原因可以使用的年限会长一些,后者虽然用料便宜了,但相应使用时间并不久。
不过也不知是不是因为之前大部分人都参与过修路,还有赵虞提出的一半补贴,所以推广起来,选择水泥砖块的百姓比想象中的要多多了。
下面郡县报上来因为天气寒冷而冻死的情况几乎没有了,少有的几个也是因为意外而冻死的。
之前赵虞就西华州每年冬日受灾情况给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下面反响也很好,大大缓解了受灾情况。
孙甫显送来的文书内除了下面县的大概情况就是一句句夸赞的话。
一般来说,赵虞看到了一句接下去的就不用看了,虽然每次都与之前有所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原本柴应和宋谨知送过来的都是汇报多,但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孙甫显那里学了些什么,每次正经事汇报完之后也要加上几句夸赞的话。
幸好这些文书别人看不到,不然他们大概会在心中腹诽,她就爱听这些夸赞的话。
把孙甫显、柴应和宋谨知他们递上来的文书都查阅完之后,赵虞又拿起了言春送回来的信。
信中主要汇报孟暄等人的情况。
原本赵虞想着孟暄等人都是娇生惯养的,这么冷的天气不如暂停考察找个县留下来,或者先回来休息,等天气好一些再重启考察。
只是把建议传给言春之后,送回来的信中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孟暄他们并不愿意暂停考察。
赵虞本就是建议,并无强制的意思,因而给言春的信中叮嘱了几句,务必让她好好照顾这些‘投资商’。
言春几乎没隔两三日都会找人送一封信回来,信中会大致描述孟暄等人的所作所为,还有就是分析一下他们如此行为。
有时候送来的信中言春还会提出一些疑惑。
赵虞在制作考察路线时也有好好思考过,有几个县其实明面上就有优势,如果孟暄他们能选中可以省好些力气,还有一些县的优势就需要仔细去发现了,就看他们最后能不能看出来了。
很显然,孟暄等人看不出其中的优势,当地的县令着急啊,他们想要把孟暄他们留下,但是自己能力不足,想来想去最后能求的只有公主府派出的领队言春姑娘了。
奈何言春也不明白赵虞的用意,想到之前的事,言春干脆就写了信来找赵虞寻答案。
这次言春送来的信中同样有问题。
竹安县吗?
赵虞对这个县印象深刻,刚到西华州地界进的第一个县就是竹安县。
竹安县盛产青竹,这竹子可做的事情就多了。
赵虞提笔把信中设想一一写下。
选定这些县时她信中就有了想法,她本来也没奢望孟暄他们能看到这些县的优势,因而言春这信一来,她就把设想一一写下,最后通过她的嘴传到孟暄等人以及当地县令的耳中。
如果能被孟暄等人选中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的话就看当地县令有没有魄力了。
早在她选下这些县就已经把之后的事情都想好了。
很快,赵虞的信就送到了言春的手中。
几乎是言春刚收到信,竹安县的县令就腆着个脸上门。
没办法啊,为了竹安县啊。
说起来竹安县县令还有些后悔,明明当时竹安县是公主踏足的第一个县,要是早知道公主有这般能把一个贫困县变成富裕县这般点石成金的能力,他当时必然要好好表现,争取让公主把他们县记在心中。
虽说现在公主送了机会过来,可看那些少年吊儿郎当的样子,他心中还是有些担心,只希望能从言春姑娘口中得到公主的回复。
言春也能理解竹安县县令心中的焦急,也没有多说什么,请了他一起进屋,与他说一说公主对竹安县的建议。
等包厢门一关,原本空荡的走道上出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不是说我们来听就可以了吗?”
“哎呀,多一双耳朵能听的更清楚一些嘛。”
“我想知道这竹安县的优势在哪里啊。”
“那一起听啊。”打头的少年小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