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公主殿下,以后你的好处绝对少不了。”
当时他还没多想,现在他倒是明白了。
确实如此,这好处确实少不了。
突然,言鸿猛的弯腰伸手向前掀开车帘,焦急道:“快,快送我回府。”
之前同龄人总是在各种场合嘲讽他,现在有了后面两车银子,他反嘲讽的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言鸿:我要黑化!颤抖吧~
第73章 汇总
因为言鸿带回来的银钱, 赵虞的私库又充盈了起来,之前的设想也可以实施起来了。
孙甫显柴应以及宋谨知还没消化完赵虞教他们的,就被委派了新的任务。
建砖窑。
至于这水泥作坊, 因为其中涉及到东西比较重要,赵虞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扩大一下现在的规模, 反正这路就快修好了, 运输也不是个大问题。
之前孙甫显他们从公主府离开, 虽还未消化完赵虞所说的话, 但并不妨碍把现下能做事情先准备起来,比如召集人手投入州府的修路计划。
因而这完成的时间被大大提前了。
一旦有了一件好事,后面其他好事就会接踵而来。
孙甫显他们送来的人把火炕弄了出来, 不过因为当时时间太短, 所以也没个明显效果,今天那边就传来消息,这火炕成了,确如她所设想的那般。
同时那边还传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之前赵虞钦定的管理武壮又弄出了一个小火炕。
这小火炕不是用水泥和砖块,而是用来泥土稻草以及一些木板。
赵虞听到这个消息很是惊喜, 因为她见到过的火炕基本都都是水泥浇筑的, 所以想到火炕时理所应当就觉得必须用水泥。
倒是没想到还能用泥土稻草混合, 果然这古代也是有聪明人的, 只是他们缺少一个机会。
回过头来想想, 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不过这真算得上是一件大好事, 原本柴应和宋谨知就在为这火炕的成本而担心, 现在可以用这些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来代替, 自然是更好的。
这样对百姓的负担也不会很重。
只是这么一看, 砖窑好像也用不上那么多了。
柴应和宋谨知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是高兴的,只是这样的高兴只持续了一会会,随即就在孙甫显的提醒下反应过来了。
可以用泥土稻草来代替这砖块水泥的,那岂不是之前定好的砖窑也不必建造了。
想到此,他们一时之间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落了。
高兴的是百姓能省不少钱,尤其是在公主补贴一部分的情况下,那钱应该是真的很少了。
失落的则是砖窑要没了,要知道这一座砖窑就像一直下金蛋的母鸡,不仅能为所在县带来不少收益,还能为县内的百姓带来赚钱的机会。
现在就看公主殿下什么时候提起来了。
至于赵虞,她完全没想到收回之前建砖窑的话。
虽然现在用不上了,但之后西华州内百姓必然还是用得上,与其到时候临时建砖窑,不如现在就准备起来,依她估算这日子不会太远。
至于中间这段日子砖窑的产出,她想孟暄他们一定会需要的,到时候可以给他们一个不错的价钱。
因此,赵虞不仅没多说什么,反而把砖窑所需银钱都拨给了柴应和宋谨知。
两个人高兴的同时又有些忐忑,但最后在孙甫显的劝说下,动力满满地带着银钱回去了。
跟在公主手下这么长一段日子了,孙甫显也算是明白了,但凡是公主说的话,哪怕觉得实现起来天方夜谭,公主最后都能证明,这事情并不难,所以永远不要去多操那份心,只要把公主交代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柴应和宋谨知刚走,武壮那边的人也已经把人都给教会了,孙甫显又带了一批人过来替换,这些学会的则是按照之前选送上来的地方分配下去。
一件件事情吩咐了下去,一个个人都动了起来。
时间因此过得飞快,等赵虞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穿上了厚衣裙。
相较于王城,西华州这边要稍微暖和一点,不过也就是好那么一点点。
之前火炕推行时,赵虞就给府内也修上火炕,因而入冬以来府内都还算是暖和。
也因此赵虞并不如之前在王城那般成日想办法窝在床上,之前宫殿内虽有火盆子,只是宫殿太大,只是几个火盆子根本不够用,想要多点几个却又被担心出问题的自己母妃拦住,所以还是床上比较舒服。
坐在书案后,赵虞翻看孙甫显送过来文书,也不是其他的事情,就是汇报进度。
几日前州府动工的几天路都已经修建完毕,属于各家的石碑在刻上名字和家族之后也被立在他们认领的道路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