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随魏瓒,特别爱干净,闻言立马摇头。
可她又实在想跟孟冬青一起出车,撅着嘴巴半天没放下来。
“你在家陪你几个老太,照顾好小花,能带你的时候妈妈再带你,好不好?”孟冬青跟她打商量。
孟冬青说话向来算话,在醒醒这里信用度满分。
闻言醒醒虽然还有点小委屈,但还是点头应了。
四台车,孟冬青、季煦、许小晴各开一台,孟宇和于红兵两个人开一台。
“你俩一人一趟慢点来,安全第一。”孟冬青额外交代他们两个。
至于季煦和许小晴,则是跟在孟冬青身后,开足马力地跑,他们按趟拿钱的,多跑多得。
累肯定是累的,但一天跑完现结钱,每个人都很有动力。
运输公司的师傅们不知内情,还劝他们不用这样拼命,干多干少,每个月就拿那点固定工资,没什么意思。
他们这种小运输公司,也就市里的货物中转中转,往乡下运运煤什么的,外水有限,不必拼命。
孟冬青他们没法说,只能闷头干。
他们越是勤奋肯干,越是趁着运输公司的师傅们懒散,总经理拉着公司干部搞了两次动员会,也没拉起大家的激情。
现在孟冬青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人全出来了,修理厂都没人管。
孟冬青又在两个大队招了三个年轻学徒,两女一男,分别跟她们三个的车。
两个女徒弟都是于家湾的,大概是经常在路上看到孟冬青和许小晴开大车,她们自然就有了女同志也能开大车的概念。
孟家大队那边就还是要保守一点,根本没有女孩子报名。
这次报名,于家湾报了六个女孩子,落选的那几个主要是差在了学历和力气上。
别看孟冬青这队杂牌军,招工的要求还挺高,得高中毕业,市里一些厂招车间工,都没这么高的要求。
这年头不重视教育嘛,读书的孩子本来就不多,读到高中的就更少,这其中女孩子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农村地方,大多数都是把女孩子送去读两年小学,认认字就辍学了。
读上高中的特别少。
于家湾这边没那么重男轻女,但在教育问题上,男女孩一样忽视。
念上高中的这两个,基本都是家里有长辈招工进厂,晓得读书重要性,愿意花钱供的。
孟冬青两次招工,有一个小小的影响,于家湾这边上学的孩子开始多了起来,路上背书包的女孩子更是不少。
有一就有二,谁不想家里出来手抓方向盘的司机师傅。
没听说过吗?
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
【第243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突然想起你】
跑运输赚的就是辛苦钱,半个月跑下来,连孟冬青精力那么旺盛的人,都觉得有点累。
“运输公司的活赚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把人带出来。”孟冬青跟许小晴一起对账。
修理厂都停了半个月了,这边也不能停,还是缺人手。
许小晴打着算盘,“俞明明想来咱们这,但他妈不同意,他要是能来,那就轻松多了。”
孟冬青带人是带得快,但经验太少,孟冬青也不敢放他们出门跑长途。
车货是小,人命是大。
她这边还是缺熟手,可惜老师傅不好找。
哪怕是有内退下来让孩子顶替工作的师傅,人家也因为面子,不愿意来孟冬青这里上班。
“要不让季煦去找找吴师傅?”许小晴想起来什么问。
孟冬青愣了一下,“哪个吴师傅?”
许小晴忙说起他们头回见季煦时的场景,孟冬青想了起来。
季煦那个一心生儿子大哥的二婚岳父,连生三个闺女,生第四个的时候,死手术台上。
因为中间隔着仇,季煦大哥死后,季煦接他大哥的班进运输队,吴师傅拒绝带季煦这个徒弟。
最后没办法,顾南方去买车,公社干部把季煦做为买车的附带条件,硬塞给了顾南方。
“吴师傅不是他们公社运输队唯一的师傅么,能来?”孟冬青问。
许小晴点了点头,“吴师傅去年退休,公社转业回来的汽车兵接替了吴师傅的职位。”
这可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了,有他带队能放心不少。
孟冬青有些迟疑,“真要请,咱们直接上门会不会强点,吴师傅好像很不待见季煦来着,别说请了,他能跟季煦共事?”
季煦一直表现得挺好,孟冬青不打算换人。
许小晴笑,“吴师傅早跟季煦和解了,季煦每个月的工资,有一半给了吴师傅。”
吴师傅把三个外孙女接回家养,季煦每个月的工资一分为二,一半给他妈养三个大侄女,一半给吴师傅养三个小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