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早死炮灰,反派大佬哄我嫁他(33)

作者:京墨 阅读记录

棉被白白的,一看就是好棉花,入怀蓬松柔软,从柜子里抱出来闻着一点陈味没有,满满的阳光的味道。

这段时间天气都不太好,就昨天出了一天大太阳,姑奶奶肯定是昨天晒被子了。

“自己会缝被面吧?”姑奶奶又问。

这活孟冬青还真没干过,但有原主的记忆,孟冬青觉得自己能干,结果才起针,就被姑姑轰到了一边,嫌她折角折得丑。

孟冬青,“……”

“你们当知青,日子都过得这么清贫啊?”顾南方觉得今天怪丢人的。

到地方后,为了体现他们的用处,这会找了斧头和柴刀在外头劈柴,陈正风也被许小晴赶了出来,剩下的都是些细活,她和孟冬青来就行。

五个人里头,就他没有下过乡。

季煦不是下乡,他是支边,但也都差不多。

到他那里去做事也是,就一个手提包,孟冬青搬家比季煦强一点,多了个网兜。

“那不然呢,你以为下乡是享福啊,”这话问得,陈正风都想冲顾南方翻白眼了,他自认心态平和没怨气,毕竟当初下乡是他一腔热血主动去的。

可现在听了这话,多少也有点委屈。

季煦就要平和得多,“国家号召咱们到农村去,事实上农村并不欢迎我们,我们去了,干又干不了多少活,还要分社员的粮食和土地,难融入不说,去到贫瘠的地区,工分也有值钱,干上一年分不到红不说,还可能倒欠大队钱。”

知青们日日夜夜盼回城,可真到了回城这天,他们身上无形的泥巴又洗不干净了。

城不城乡不乡,有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

知青好歹还是普遍被认同的身份,他们这些支边青年,比知青更加茫然。

“我们下乡的时候,其实是给了安置费的,但冬青的钱,大半都汇给家里了。”陈正风平了平心气,小声解释。

孟冬青当时年纪太小,做事看不到后果,刘秀琴来信一哄,随便骗一骗,说自己摔断了腿,孟冬青就当了真。

当时老知青劝过孟冬青多留点钱应急,但孟冬青生怕刘秀琴没钱动手术耽误了,火急火燎把钱汇了回去。

后面有同去的市纺知青写信回家多问了一嘴,才知道刘秀琴根本没伤着。

是摔了一跤。

但也只是摔了一跤而已,顶多膝盖手掌破了点皮。

这事太残忍了,没人跟孟冬青说,但后来孟冬青应该是知道的,她探亲回来那回,消沉了很久。

顾南方听得眼睛瞪得溜圆,听完气得想打人。

“冬青这么好,他们凭什么不偏心冬青?”顾南方气愤地问。

季煦和陈正风眨了眨眼,不知道这话要怎么回,偏心还有条件道理的吗?

“人心眼一旦偏了,不喜欢的,好的也是坏,心尖尖那个,坏的也是好,谢谢你为我抱不平。”孟冬青出来倒茶水,正好听到顾南方的话。

顾南方脸腾地红了,不大好意思地接过茶缸子,小声开口,“我就是气不过。”

结果声音太小,孟冬青没听见,给季煦和陈正风端水去了。

顾南方,“……”

搬了家,本来孟冬青是打算留他们吃午饭的,结果顾南方几个自觉没帮上忙,个个跑得飞快。

孟冬青闲着没什么事,溜达过去孟家准备报个信,免得孟夏丽找她还钱跑个空。

……

一进门,就见刘秀琴在哭,孟新军黑着脸在安慰她,其他两间房门大敞,孟夏丽和孟秋同一家三口都不在。

看到是孟冬青,刘秀琴只瞟一眼就飞快低下头去,压根不敢跟孟冬青对视。

孟新军的目光里则是有些愧疚。

孟冬青,“?”

这是又干什么对不起她的事了?

“你大姨拍电报来,说你大姨父查出大病要开刀,你妈把家的钱都汇过去了。”孟新军叹气。

大姨子一家对他们家很不错的,遇到急事借钱,肯定是要借的。

他就是郁闷,刘秀琴怎么就不能等他下班回来商量一下再汇,怎么接到电报,就火急火燎把钱全汇了过去。

就算汇,也应该给家里留点活钱。

看在存折上几十块钱的余额,孟新军是有苦说不出。

他还想打听到工作就直接定下来,现在哪里敢定,连打听都不敢托人打听了,手里没钱,拿什么打听。

现在也没法对孟冬青说,总不能说,【我原本打算……我预备要……】

没做到的事不说“原本”是孟新军一贯秉承的原则,刘秀琴更不可能跟孟冬青说,她把要给她买工作的钱转移了。

孟冬青听了只觉得耳熟。

查出大病,要开刀,要钱,这不跟刘秀琴找原主要钱的套路一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