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却是,当妈的生怕前头的孩子受委屈,当爸的心疼前头的孩子没有妈。
原主夹在中间,正好爹不疼娘不爱。
当初下乡的时候就是,正适合下乡的,应该是原主的同母三姐孟夏丽,以及同父的四哥孟秋同。
最后他俩谁也没下,不到十五岁的原主下了乡。
现在不让原主回家的原因也很简单,怕原主回去抢房子。
当初刘秀琴两口子哄原主去下乡时,就承诺了,只是去乡下待两年过渡,等刘秀琴能退的时候,就让原主回家顶替,家里的房子也留给原主。
工作刘秀琴已经给了孟秋同的媳妇,原主回去也没用。
两室一厅的房子,现在住了刘秀琴、孟新军夫妻,以及孟夏丽母子三人,和孟秋同一家三口,足足八口人。
虽然有三个是小孩子,但也真够挤的。
房子当初说好给原主,但这么小的房子,实在是再塞不下原主。
再一个,孟夏丽一直觉得,亲妈的工作给了继子媳妇,还为孟家奉献了半辈子,那房子就应该给她,而不是给孟冬青,人家孟冬青有亲爸呢。
列车到站,车还没停稳,陈正风和许小晴就看到了各自的家人,但他们身边却没有孟家人的身影。
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孟家人太过分了,尤其是孟夏丽和孟秋同。
要知道,孟冬青下乡,完全是替他们两个去的,没有孟冬青,在乡下吃苦的就是他们两个。
就是做做样子,也应该来接一接吧。
一路腹诽到出站,才终于看到留着小平头的孟家老四孟秋同,看到人,他急匆匆地推着二八大杠跑过来。
“妈说你要回城,还真回来了!我还以为骗人的呢,你不都好几年不跟家里联系了吗?”孟秋同跟孟冬青说起话来,肆无忌惮。
陈正风,许小晴,“……”
被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孟秋同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但并不打算道歉,孟冬青是比面团还软的性子,说什么她也不会发脾气。
“回来就回来了吧,正好妈给你说了门亲,跟我直接去见一见,合适就尽快结婚。”孟秋同把孟冬青手里的行李接过来,绑到车前杠上。
人都回来了,总不能再赶走。
那就尽快结婚,结了婚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家里不用为怎么住的事发愁。
要孟秋同说,孟冬青就是不懂事儿,明知道回来会让家里人犯难,干嘛非要回来。
大学又考不上,有本事考个大学回来啊,他们肯定敲锣打鼓欢迎。
旁边许小晴听得嘴抽了抽,这得多急,才在孟冬青回来的此刻,就安排去相亲的?
亏她以前还暗恋过孟秋同,没想到他是这种人。
她担心地看向孟冬青,结果孟冬青没事人一样,仿佛马上要去相亲的人不是她。
孟秋同绑完行李,转身看到孟冬青两手空空,忍不住皱眉,“你就这点行李,一点粮一粒米都没带回来?”
“我拿血泪换的粮食,你们也配?”
【第2章第二章你女儿已经死了】
孟秋同被孟冬青的话气了个倒仰,差点把自行车上的行李拆了摔回给孟冬青。
但看着孟冬青清瘦的身形,还是把这口气忍下了。
就是回去的时候,一直憋着没说话,到家把行李甩给孟冬青,冷着脸进屋就开始摔摔打打,亲也没去相,介绍的是孟秋同的工友,孟冬青这张嘴,他怕结仇。
“这是怎么了?”孟夏丽今天休班,正在家歇着,闻言不乐意了。
摔给谁看呢,这是。
还有,孟秋同不是去火车站接人的吗?难道是没接着人?
那这是好事啊,摔什么摔!
笑容刚上脸,孟夏丽就见着站在门口的孟冬青。
八年过去,孟冬青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走的时候就瘦,现在看着更瘦了点,显得一双眼睛格外大。
孟冬青就站在门口,没进去。
孟家的房子已经不是孟冬青下乡时的房子了,以前是门对门,走廊黢黑的筒子楼。
现在的房子是五年前新分到的半边楼,不管是原主还是孟冬青,都是第一次踏足。
四层的水泥砖混结构,孟家在二楼,楼栋坐南朝北,两间卧室带个小暗厅,一个很小的厨房,南边是一条贯穿东西的公共走廊兼阳台,公共厕所在楼梯半层处。
才刚出十五,屋里到处还有新年的氛围,海棠玻璃上贴了窗花,客厅组柜上摆了腊梅和瓜果糖块。
“这房子倒是还不错。”孟冬青打量了一番。
住的人虽然多,但可能是因为物资匮乏,屋子里的东西并不多,收拾得也非常干净且整洁。
孟夏丽心头一跳,似笑非笑地看着孟冬青,“见着三姐,怎么也不知道叫人,还是乡下的水养人呀,养得细皮嫩肉,心高气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