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十五岁那年学了不少字,特意跟原主要了钱买了本《银钱通》来看。
原主寻思着是他生辰,便给了钱。
《银钱通》是一个叫摘星公子写的书,没什么太大的用途,也没什么特别。
上面画了不少银票面额的长相,小到铜钱,大到一万两面额的银票,以及,如何辨别银票的真假。
铜钱做不了假,银票可就不一样了,和现代的人民币一样,作假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莫须有的钱庄发行出来的银票,又比如金子银子,整个同等重量的在外面刷金粉银粉,和现代镀金镀银差不多。
在大地方还好,小地方的人谁知道哪个钱庄是得了官府的备案允许设立的?谁又知道上面的红章是真是假?
小地方的人多是农民,没读过多少书,大家都以为,盖了红章就是真的,可不就被骗了吗?
所以,制作假银票的很多,这种作假的人,不论是着手刻假章又或者与之接触的,一旦被发现,都会被抓去蹲大狱。
严重的砍头,不严重的抄家、流放、打板子等等都有可能。
而自从《银钱通》这本书出来以后,买的人不少,因此,在钱上面上当受骗的也就越来越少。
这本书出来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作假的人在背后骂这个摘星公子多管闲事,咒其早死。
这书说贵不贵,说便宜不便宜,五百文一本,对农家来说确实是天价,但很多人怕被骗,在书肆老板的大力推荐下,咬着牙买了一本。
陆老二当时买这本书回家的时候陆星澜还在世,他指着上面摘星公子著五个字,对陆星澜说,“爹,跟你名字一样,有个星字。”
陆星澜当时看他的眼神带着几分古怪,又有几分无奈,更多的是眼里写着:你咋这么浪费钱?
没错,在他眼里,自家媳妇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但是儿子花钱,除却该花用的,别得时候,花多少,哪怕是一文,在他眼中都是浪费。
更何况,那本书哎
在心里叹了口气后,陆星澜当时终究是什么都没说。
所以,陆老二或许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认识,但他对于钱,研究的还是很到位的,至少比陆家其余人到位吧。
这不,一看到陆老五手中那一千两面额的银票时,他眼睛都瞪圆了,磕磕巴巴说,“这这一千两是是?”
不怪他如此惊讶,这是他第一次见一千两面额的银票。
宋初雪拿出来的一千两都是由两张五百两组成的,没有单独一千两面额的银票。
听他这么一说,陆家其余人也凑过来看,“这就是一千两啊?我只在书上看到过。”
“这一千两是人家送的吗?但是人家送了很多东西啊。”
“五弟,咱们真的要收吗?”
陆老大听着家里人说的话,拧着眉,身子站直了些,声音硬邦邦的,“都安静。”
他目光极具威严的看了周围人一圈,仅三个字,却带着极重的压迫感,他是陆家男人中最壮实的一个,平时不乱生气,也最没存在感。
但此刻的他似乎有点不一样,像一柄出鞘的利刃,与以前的憨厚老实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一时间堂屋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看着他。
老五也看着他,等着他的下文。
陆老大面色稍缓,生怕吓到老五一般,压低了声音问,“老五,信上写了什么?这一千两是怎么回事?”
以他的想法,若是人家送给老五道谢的,这一千两不该收,毕竟顾程两家送来的谢礼可不少,加起来就值几百两银子。
【第224章第224章村长,我们小姐是来养病的,身子不好】
既然收下了,断没有再收一次谢礼的道理,这不合适,和爹教他的道理相驳了,哪怕是他个人的想法,都觉得不合适。
其余人皆紧张的看着老五,他们虽喜欢钱,同时又觉得这钱不该要,心里矛盾的很。
老五微微一笑,将信上的内容给大家念了一遍,见大家松了口气,这才继续说,“我原本跟娘商量,建个小点的学堂,咱们陆家掏钱。
外村的可以收束脩,桃花村的就不收钱了,随便给些粮食就够了,等学成了,谋得了什么好差事,到时候再谢也不迟。”
“算下来,咱们陆家虽吃亏了些,但村民们有七成都是咱们族人,往上数几代,大部分还沾亲带故呢。”
“这么做就当给咱们自家积德,有啥事,招呼一声,村民们还不得伸以援手啊?咱们也不吃亏。”
“现在嘛,也不用咱们陆家出这个钱了,顾程两家的夫人出了这个钱,咱们占了大便宜。”
老五眼眸微垂,余光略过堂屋门口的一角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