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外头十分乱,去年起义军镇压失败,三边总督都下了牢狱,至于天灾啥的,倒是没听说,不知是没有,还是没传过来。
自入了那日,听谢三爷爷说的话,知道如今是崇祯三年,谢芳草心里便十分忧心了。
崇祯皇帝,可是明末的最后一个皇帝,谁人不知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人众说纷纭,对崇祯皇帝没个定论。
有人佩服他的气节,有人说他就是个亡国之君,还杀了所有妃子和女儿,残忍的很。
若是自己在现代,可能也会调侃调侃,但如今自己来了崇祯年代,才发现将要面临朝代覆灭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
且历史上说这个时期是小冰河时期,干旱洪水,没个停歇,也不知河南在不在受灾范围里。
谢芳草一想就有些头大,自己虽然算是个先知者,面对即将到来的王朝灭亡,天灾不断,心里也十分怵得慌。且已记不清明朝具体是哪年覆灭的,更加没个安稳。
如今已经崇祯三年,总之是快了。
但怕显然是没用的,只能早些做准备,先了解了解现在的形势是当务之急,再制定策略,看看如何应对。
难不成真像谢老爹说的一样,老天爷不让自己活,自己便不活了?总归,路是人走出来的,活不活得下去,总得努力一把,才能无愧于心。
第二日不是大集,镇上没多少人,谢老爹径直驾着牛车去往小镇东头,那里有一家颇具盛名的医馆,名曰“胡氏医馆”,馆内大夫医术高超,且以慈悲为怀,常施药救人。
谢老爹在医馆门口停下,周氏提着一篮子新鲜的板蓝根和鱼腥草,牵着谢芳草走向医馆。
医馆的门楣上挂着一副对联,上书“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一见便知医者仁心。
周氏轻叩门环,不多时,便有人迎了出来,却是之前见过的胡小郎中。他见是周氏和谢芳草,以为是要看病拿药,忙道,“娘子是要看什么病?”
周氏有些不好意思,拿出手中的篮子,忐忑道,“这是今春新挖的板蓝根和鱼腥草,不知医馆收不收?”
胡小郎中一见板蓝根和鱼腥草的品相都是极好的,忙道,“收的,你等等,我给爹看了来给你算钱。”便领了二人进了医馆。
放眼望去,医馆内药香扑鼻,一排排药柜整齐排列,上面贴着各种药材的标签。
胡老郎中拿起一根板蓝根仔细端详,又放在鼻尖轻嗅,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他赞许道:“娘子是在何处挖的?成色很是不错,若是还能挖些,医馆也是收的。”
随后,便让胡小郎中将板蓝根和鱼腥草一一称重,记录在账。接着按照市价公道地付了周氏钱,一共一两银子一百钱,谢芳草和周氏都咂舌不已,这药材可真是值钱哪。
周氏谢过胡老大夫,将银钱仔细收好,胡小郎中将板蓝根送至药房,准备晾晒炮制。
交易完毕,周氏并未急着离去,而是在医馆内稍作停留,与胡老郎中闲谈几句。又询问了一些板蓝根的炮制技巧。
胡老郎中也乐于传授,说是炮制后的,价更贵。周氏一听更是心动不已,若是炮制容易,以后便自家炮制了来。
胡老郎中便说到,“这板蓝根挖出来后,需先清洗干净,然后再晒干。晒干过程中,要避免直接阳光暴晒,以免药材质量受损。”
“晒干后的板蓝根在炮制前需要进行润透,即用适量的水短时间浸泡,使药材软化,便于切片。润透后的板蓝根切成厚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指甲盖厚度。”
却听老郎中继续道,“切好的板蓝根片需要再次干燥,以减少水分含量,防止霉变和变质。干燥可以放家里自然干燥。”
周氏连连点头,这跟自家晒腌菜感觉是一样的步骤,一下子便记住了。
谢芳草听了也觉得不难,又看胡老郎中确是个热心人,便仰着头问,“大夫,我们是在湿润的地方挖到的,是不是板蓝根就喜欢长在湿润的地方呀?它是用什么繁殖的呀?”
胡老郎中点点头,道,“没错,板蓝根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一般春季播种,用种子繁殖的。”
谢芳草主意想知道确认下是不是跟自己短视频看的一样,得知是一样的,便琢磨着自家种一些,若是往后天灾来临,钱财用不上,总归药材可以保命。
末了,周氏和谢芳草连连道谢,行礼告辞,又说若是能再挖得了,再送了来,胡老郎中摸着胡子应下。
几人便又准备去谢三伯家,镇上的街道比村里要繁华得多,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摊贩们叫卖着各种货物,行人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