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虽然父母俱在,但一直跟父母关系比较淡漠,从小到大,一直都是靠自己。
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在外地工作,她已经习惯了身后无人依靠的感觉。
旅行,读书,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目标有热爱,简简单单过一生,便够了。
所以穿越这件事,对周静来说,好像也没有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根据前辈的经验,穿越第一步,多观察观察,收集信息,总归是没错的。
恰好这时陈二婶叫一家子吃饭,谢大头忙拿了衣裳出去,又将周氏的那番话说出,谢老娘嘴上不饶人,骂一句,“会做衣裳有啥用?还不如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来的实在!”
但摸着衣裳料子舒服,且样式好看,心里已是得意的不行,自古儿媳妇就是得哄着婆婆过,算她个周氏有良心,晓得哄老娘!
只这生个女娃的事,可不能就这么过去了!
板着脸接过衣裳,去了自己屋里试了又试,见十分合身,方又板着脸出来。
陈二婶是个实诚的,平日里又憨,有些不好意思的收下,转了头想起自个儿没道谢,又赶忙跟谢大头道谢。
因嘴笨,只来来回回的说,“小叔,你替我谢谢大嫂,我晚上还给她煮鸡蛋汤喝。”
又搁身上比了又比,脸上的喜意藏都藏不住。
谢二叔也是感叹,大嫂周氏的针线真是没个说的,手巧的很,做出来的衣裳就是好看。
谢大头瞧着两人都收了衣物,遂放下心来,一家子收拾收拾在八仙桌旁的凳子上坐好,准备吃晚食。
但见桌子上摆的是一大锅米粥,一碗鸡蛋炒苦瓜,一碗拍黄瓜,一碗豆芽菜,都是清淡又爽口的菜,这热天吃这些最是合适不过。
却说这厢谢大头吃完饭,给他媳妇周氏挑拣了些剩菜和一碗米粥,端到他们屋里给周氏。
“弟妹说家里鸡多,杀一只给你做碗鸡汤,娘没同意,说鸡要生鸡蛋的,就听娘的吧,娘虽然嘴上没好话,但她还能害你不成?”
“月子里吃些鸡蛋也尽够的,吃鸡蛋也好下奶。”
饶是周氏再是心里愧疚自己生了个女娃,看着碗里大半的苦瓜,零星的鸡蛋,也不由觉得不甚得劲。
她娘,还有村里年纪大的婶子们早跟她说过。月子里要好好将养,养不好可要落下一辈子的病根,且还要给娃喂奶,吃的不好可是没奶的。
可刚把谢大头哄好,此
时再不好说这些扫兴的话出来,只把娃递给她爹抱着,自己就着这些剩菜,扒了稀米粥喝。
周静原本想默默当个观察者,但奈何周氏没奶水,而自己实在太饿,感觉都有些喘不过来气,周氏也呆呆的不说话,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完蛋,胎穿第一天,可能就要因为没奶水饿死咯,这真是古往今来穿越悲惨第一人了吧!话说回来,这谢大头平日里自己事事以爹娘为重,周氏嫁过来以后,谢大头对周氏也是如此要求,都是爹娘说啥便是啥。
本朝崇尚孝道,且谢大头去镇上做工,是家里给找的关系,故谢大头平日里最孝顺爹娘,是外人眼里头顶顶好的大孝子。
谢老娘头上的簪子就是谢大头当学徒时攒的第一笔钱买的,足见谢大头的用心。
虽则周氏看到谢大头对爹娘比对自己好,且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心里也觉得不那么得劲,但周氏惯会自我安慰,且自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她想着,无论如何,孝顺父母也是应当的,人人都夸赞孝子,说明孝子是好的,便也一心把公婆当自己爹娘,时刻孝顺着。
且俗话说子肖父,以后自己的娃儿也好有样学样,孝敬自己和谢大头,于是自己的那点子不得劲便烟消云散了。
平日里谢大头多在镇上做工,回家时又要帮忙下地里干活,还要挑水砍柴,实则跟周氏相处时候并不多。
周氏长着一张瓜子小脸,白白净净,说话温温柔柔,时下男子都喜欢美丽又柔顺的女子,且两人是新婚夫妻,开始时自是不一样,谢大头每回家来,都跟周氏温存不已。
偶尔谢大头还会拿镇上做工主人家赏的几个铜板,给周氏带点铜簪头绳簪花等的小东西哄周氏高兴。
后周氏又怀孕,谢大头想着肚里的儿子,对周氏愈发体贴,每回从镇上家来给爹娘带各种吃食时,顺带也有周氏的一份,倒闹的谢老娘天天酸个不停,对周氏没个好脸色。
周氏她娘也时常念叨女婿好,让她知足,好好珍惜过日子。
如今没生个儿子出来,周氏心里想着,还是得好好哄哄谢老娘,这样谢大头也能高兴些,男人嘛,你得顺着他,自个儿日子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