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83)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魏皇寝宫之中,王总管寸步不离地守在床边,御医又施了针,魏皇好不容易再度醒转过来,支起半个身子靠在床头,小口抿着汤药,脸色苍白地看着坐在床边哭诉的魏后。

“陛下,妾身作为他的母亲,也不求他如何孝顺侍奉,但该有的礼数总不能少吧。他非但没有尊敬,甚至出言侮辱妾身,这不仅是对妾身无礼,也是在打您的脸啊。”

魏皇抬手止住她的哭声,无精打采地问道:“他怎么说的?”

他的声音极小,嘶哑难辨,王总管俯身仔细听着,才能勉强辨别出内容来,恭恭敬敬地回道:“大殿下坚持是织玉主动勾引他,他本来只是想问出贺礼的下落。而且……”

王总管停了一下,仿佛觉得接下来的话难以启齿,直到魏皇看过来,才继续说道:“而且,殿下说,织玉是个骗子,他没能从她手里讨到什么好,反倒自己受了伤,浑身都痛。”

“真的吗?”魏皇又问,他精神和身体都极度虚弱,一醒来又被烦心事包围,只觉得头疼欲裂,只能说着最简单的句子。

王总管犹豫了一下,在魏后的催促声中终于说:“奴才审问过大殿下宫中的人,他们吞吞吐吐,经不住刑罚才说……是殿下主动将其他人赶了出去,只留下织玉和他。另外,已着太医看过了,大殿下身上并无伤痕。”

“说、说谎?”

魏皇猛烈地咳嗽起来,王总管忙拍了拍他的背,谨慎道:“奴才不敢断言,只是觉得这其中疑点重重,总有一方是在说谎。不过陛下,大殿下意图不轨是真,齐朝使团那边还等着有个交代。”

魏皇依然咳个不停,王总管眼中的担忧更深,魏后也向前探了探身子,忧心道:“陛下,需不需要宣御医进来?”

恰在此刻,一个小太监脚步踉跄地跑进来,尖叫道:“陛下,皇后娘娘,出事了,出事了。”

伴随他的,是天边的一道惊雷。

***

夏日暴雨前的闷热实在难捱,织玉将窗户打开,依然只有热风透进来,直到雷声伴随着雨点落下,风中才传来一丝凉意。

窗外是一丛橘红色的虞美人,花瓣被雨点打得七零八落,花茎在风雨中哆哆嗦嗦,就好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愁容满面难掩忧惧的宫人。

一刻钟之前,当大雨落下时,忽然来了一队卫兵,将整个彤华宫整整围住,把守在宫门处,不许任何人进出。

有宫人过去套近乎,被无情地轰了进来,哪怕是问是谁派他们来的,也一概冷着脸不答。

两个副官忧心忡忡,谢砚却像是没事人似的,泰然自若地喝着茶,与栾辙聊着合水城的旧事,但不知是不是因为少年时离开了合水城去往齐都,他对合水城称不上有多熟悉,大多数时候都是栾辙说,他听着,偶尔询问两句。

合水城气候温暖,适合桑稻生长,前朝时便是重要的粮仓。到了现在,又发展起商业来,其中尤其以丝绸纺织最盛,成为全天下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

关于这一点,织玉在合水城时,已有所感受,她甚至还记得,合水城中最厉害的丝绸商人,不是身为南齐首富的谢启,而是另一户姓裴的人家。

她正这么想着,谢砚也提到了裴家,“谢家涉及各行各业,并不专精丝绸,所以这合水城中最有名的丝绸商还是裴家,不过我听说,裴家似乎与丹阳郡前郡守有点关系。”

栾辙不知为何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才说:“……合水学风浓郁,商人也喜欢资助尚寒微时的学子,以图其发达后有所回报。裴家曾对前郡守有过一饭之恩,但……裴家并未从中获益,反而因前郡守心胸狭隘险些获罪。”

织玉惊讶地看了他一眼,栾辙竟也会为了谁说好话,更为惊讶的是,谢砚点点头接着说:“裴家那段时间的确备受打压,不过丹阳郡前郡守业已伏诛,他们也算没有了后顾之忧。我差点都忘了,他们和谢家还有一层关系。”

织玉不禁好奇,她在合水城时从未听说过谢家和裴家有什么关系,硬要说的话,只能算是曾经的竞争对手,难道其中还有别的不为人知的事情?

但谢砚和栾辙都揭过了这一话题,她也不好多问,加上和自己关系不大,便渐渐将这件事忘了。

窗外雨声更急,仿佛永远也下不完似的,雨点在狂风的吹拂下飘进了殿中,淋湿了窗前的地面,带来潮气。

织玉又走过去将窗户关上,雨点落到她的脸上,冰凉的触感稍纵即逝。

她看着外面昏暗的天色,忽然想到,来魏都之后的两场大雨,似乎一场比一场凶险,上一次是江祺的请求,这一次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