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71)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一点猜测罢了。”

谢砚说得漫不经心,江祺一想,也对,总共就两个皇子,一边支持一个,确实不难猜,便不去纠结,反而带着一丝央求说:“你可千万别让我舅舅知道我跟你说了这些,那我就真的完蛋了。”

“何出此言?”谢砚惊讶道,“莫非是魏皇陛下不喜?”

江祺点头道:“陛下认为自己正值壮年,身体康健,自然不会喜欢下面两个皇子拉帮结派,但是……”

他的话没有说完,谢砚也没一句继续问下去,只凭这个“但是”以及前一句的“认为”,便是织玉也明白过来,他们之前想的果然不错,魏皇身体并不如看上去那般硬朗,甚至连朝中重臣也已经到了扶持下一任君主的时候了。

“还是你们南齐好。”江祺忽然感慨了一句。

“为什么这么说?”谢砚饶有兴趣地问。

“你们那个什么世子殿下不是还很年轻吗?至少不会有新旧交替的动荡。”江祺继续感慨道,他再不喜欢朝堂,耳濡目染的,也了解了不少,不禁有种前路未卜的感觉,“而且,南齐也不挨着北狄。”

“原来你们都觉得晋王世子会登上那个位子吗?”谢砚若有所思,视线投向远处的天空,一只飞鸟翱翔于天际,越过山岗,消失在苍翠绿林之中。

江祺愣了愣,迟钝地察觉到气氛一滞,却想不通是为何,只能照实讲出自己的看法,“不的话,很难有好下场吧。”

第30章 寿宴

五月初十, 魏皇寿辰,大宴群臣。

寿宴置于庆和宫的千秋楼,魏皇和皇后列于主座, 文武百官皆列坐其下,北魏官职繁复,千秋楼中也未能全部坐下, 于是品阶较低的, 各自将献礼登记在册后, 领一份赏赐, 便放回家中。

即便如此,千秋楼中仍是人满为患。

别国使节以及皇室贵胄的席位离魏皇最近,而最为宽阔, 尚且游刃有余, 再向外围,便有些拥挤了。

织玉又作男子打扮,与栾辙列席于谢砚身后不远处,听楼中央众人仿佛说不完的恭维寒暄之语, 不觉有些走神。

按照计划,明日一早, 他们便会启程回南齐。

在北魏时, 她尚且可以麻痹自己, 她也是身不由己在此停留, 并非故意去逃避那任务, 回了南齐, 这借口却再也使不得了。

霍芝茵说的没错, 跟在谢砚身边, 的确有可能见到晋王世子, 但通过这种渠道行刺,岂不是置谢砚于危险之中?

谢砚有恩于她,她实在做不出陷人于不义的事情。

她曾想过,既然谢砚本属前太子一党,或许可以与他合作,只是这段时间下来,她还是摸不透谢砚对前太子和晋王世子的真实想法,甚至他甚少提及二人,仿佛并未因他们而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前天当江祺提到晋王世子时,谢砚的反应也未见任何异常,甚至最后神色自若地赞同了一番江祺的想法。

既然如此,她恐怕还得想别的法子。

走神间,寿宴正式开始了,在全场的恭贺声中,魏皇摆了摆手,甚是欣慰地为今天的寿宴提了一首诗,而后百官同敬万寿酒,又将礼物奉上。

各种金银玉器、绫罗绸缎,不一而足。

魏皇看得舒心,也赏赐下贡品,宾主之间其乐融融。

而后又有各式表演,从歌舞到戏曲再到杂耍,包罗万象,一个接一个,叫人目不暇接,千秋楼中一派热闹祥和景象。

正午开始的寿宴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分。

众多朝臣在觥筹交错之间喝得酩酊大醉,满面红光,最后被宫人搀扶着出了皇宫,但是此时寿宴尚未结束,傍晚群臣散去之后,独留了各国使节以及天子近臣,参加晚上在御花园中的家宴。

能被留下的大臣,必然是被魏皇十分信任之人,朝中大臣无不以此为荣,而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丞相周缙和大将军成厉。

谢砚、温如禅以及耶律赳是必在其列的,至于使团中其他人,他们各自点了几人留下,其余皆回了住处。

今天虽然热闹,织玉却不敢放松警惕,这样的宴会人多眼杂,最易出事,而且她又是乔装打扮过,还要担忧被人认出来,于是更加小心翼翼。

好在除了中途有人喝多了惹出来一些小乱子外,一切风平浪静,她不擅长应付这样场面,以为谢砚会将两个副官以及栾辙封凛留下,正准备回去好好休息,却听说谢砚叫封凛回去了,却让她留了下来。

惊愕之余,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黑沉沉的夜色悄然降临。

华灯初上,琉璃宫灯透出幽冷的光,不少人颇为劳累,宫中贴心地准备了宫殿供他们休息,到家宴开始之刻,才陆陆续续前往御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