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144)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温家和宋家, 一个在城东, 一个在城西, 好事之者, 称他们这是故意为之, 因为王不见王, 懂朝堂局势的,却知两家的差距,只当是个巧合。

织玉从前也属后者,可经过了两家联姻的消息以及今夜的所见所闻,却有些不确定了。

他们一踏进宋府的大门,宋老爷就闻声而动,派了身边的亲信来请,宋晏舟本不愿一同过去,似乎在躲避什么,来人却说:“大小姐也会过去。”

闻得此言,宋晏舟神色也郑重起来,再不推辞,随着二人一道去了宋老爷的书房。

按理说,会客该在正堂之中,但宋老爷与谢砚的父亲是旧识,便是他的长辈,又似乎关系不错,为了表示亲近,就在书房中见面。

宋老爷身形瘦长,蓄着山羊胡,头戴布巾,身披方巾长袍,一副儒士打扮。

织玉从前在温家时,听到关于他的事迹,据说他年轻时曾以文章著称,出任某地县丞,却因性格刚直与郡守交恶,最后干脆辞官而去,时人说起来,既羡慕又遗憾。

此刻见了真人,听他与谢砚寒暄了几句,倒觉得此人正如打扮一般儒雅随和,谈吐得体,实在想象不到他与上级交恶的模样。

还有一点更是世人所少知,那就是他行走如松,呼吸绵长,不说武功是否高强,至少是个时常强身健体之人。

织玉沉思间,宋老爷已经从谢老爷的身体聊到了谢家的生意,又调侃了几句宋晏舟对谢砚的推崇,至于谢砚怎么会出现在月鹿,魏都的情况,南齐的情况,他一概不提及分毫,又要比宋晏舟沉得住气一些。

便是织玉,他也夸赞几句,只言已经听说了在湖面上发生的事情,感叹巾帼不让须眉,织玉的身份、两人的关系也略过不提。

这时,宋晏舟忽然看向门口,脸上展现喜色,唤道:姐。”

宋晏舟只有一个姐姐,便是那位即将要嫁入温家的宋家大小姐,宋晏雪。

随着宋晏舟的这一声唤,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门口,只见一个柔美的女子踏过门扉,踩着地上的毛毯,无声走了进来。

她的衣着装饰皆是素白,肌肤也凝白如玉,真是人如其名,似一捧雪。

她一进来,先是看向宋老爷和宋晏舟,一一唤道:“父亲,二弟。”

然后才将视线移向两位客人,刚一打眼,愣了一下,和煦的眉眼间带上了一丝惊喜,“原来是两位。”

“你们认识?”宋老爷半眯双眼,惊讶道。

宋晏雪微微一笑,“父亲,真是巧了,这两位正是昨日帮女儿寻得小白的恩人,昨日女儿便想请他们来府中相谢,却被拒绝了,没想到这才刚过一日,就又见着了,还是世交。”

宋老爷抚了抚胡须,笑道:“看来我们两家当真有缘,谢贤侄,你可一定要在府中多待几日,老夫年纪大了,还有许多旧想叙,”

“宋伯父哪里的话。”谢砚也笑道,“您正值壮年,身体康健,何来年纪大一说?”

“还是贤侄会说话,不像我这不肖的儿子,整天只知道跟在他姐后面跑。”宋老爷瞪了一眼宋晏舟,见宋晏舟一直一副闷葫芦的样子,便气不打一出来。

织玉看的惊讶连连,她记得在外面时,宋晏舟可不是这副模样,侃侃而谈整个一年轻时的宋老爷,怎么回了府之后,便一句话也不说了。

他虽这样说,谢砚却不能附和,还得劝慰说宋晏舟机敏聪慧,两人相处的很是投机,宋晏雪再跟着夸奖几句自己的二弟,这才算是宾主尽欢了。

几人又寒暄几句,但织玉和宋晏舟几乎都是沉默以对,只偶尔客气地笑一笑,主要还是谢砚、宋老爷和宋晏雪三人相谈甚欢。

要不是宋晏雪委婉提醒子时将至,恐怕还得来场秉烛夜谈,宋老爷这才颇为不舍地吩咐道:“雪儿你亲自带玉姑娘去客房,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准备的,时间仓促,多有不足,希望两位不要嫌弃,就拿这里当自己家,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我也去。”宋晏舟终于出言道。

宋老爷笑容一滞,语气略沉,暗含警告之意,“舟儿你留下,我有一件要紧事想与谢贤侄商量一二,你且在旁听着。”

宋晏舟神情中顿时流露出不安来,情不自禁地看向宋晏雪所在的方向,又在视线触及她之前转了回来,垂首应道:“是。”

宋晏雪神色不变,脸上始终保持着温柔和煦的笑容,轻轻柔柔地应了,走到织玉身边,热情地要来拉她的手,织玉却看见她转身时一闪而过的黯然。

宋家三人和和气气的表面之下,暗流也在缓缓涌动,这时终于窥见一斑。

宋老爷这是在支开她们二人,而且不加掩饰,但这样的情况,织玉怎么能放心留谢砚一个人在这里,抬头与他四目相对,看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又多有宽慰,才不情不愿地跟着宋晏雪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