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嫣反问:“可是爹,我也说了,我不喜欢杨修,嫁给一个我不喜欢的人,真的能幸福吗?”
董承缓缓道:“他待你千般好、万般好,日子长了,你会喜欢上他的。可你要想这样去捂热一个男人的心,却是很难、很难。”
董嫣喃喃:“日子长了,我便会忘了我曾那样喜欢过的人吗?”她看向父亲,“那为什么,爹爹到如今还没有续弦?我如今还没有继母?”
“阿嫣!”董承万没想到女儿竟然会提起亡妻,董嫣和兄姐皆是董承的发妻冯氏所出,但冯氏在董嫣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距今已有近十年。
董承对于自己的结发妻子感情是很深的,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都到了成婚的年纪后,自然而然的,两家便定下了亲事。
可生下了董姮、董凌和董嫣这三个孩子之后,董承便一直忙于征战。他南下中原,远离故土,跟着董卓混到了中原士族当中去。
从那之后,一年两年回家一趟也是常事。
是以董承此生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冯氏去世之前,他与她见面的次数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少到董承回忆起她时,最常想起的还是他们青梅竹马的那一段年少时光。
这件事情在董家,人人都十分默契地不再提起,人人都知道提起冯氏,董承会愧疚、会伤心,所以这么多年,没有人特意在董承面前提过她。
而今日董嫣提了。
董承有些震惊地看着女儿,可是董嫣面色不变,她定定地与父亲对望,她在等着父亲的回答。
董承深深吸了口气,他闭了闭眼,缓缓说:“我与你母亲怎能一样?我们二人青梅竹马,多少年的情分,我们成亲之前便都知道,对方的心里只有自己。你与郭祭酒才认识多久啊?一年都不到吧,时间长了,有什么放不下?”
董嫣听着父亲一边追忆他和母亲的往事,一边说着认为她很快便能放下认识不到一年的郭嘉,她并没有再辩驳什么。
她并没有对父亲说,她认为无论过去多久,她对郭嘉的这份心意都不会被轻易放下。
是郭嘉和她一同度过了那段本来最艰难的日子,也是郭嘉让她第一次感受到,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滋味。
她只是默然在去往杨府的路上走着,她心中那种既酸又痛,又无可奈何的感受,已经把她的感官麻痹了,她感受不到迎面吹来的寒风,也毫不在意一旁殷殷等待她说话的父亲。
在敲响杨府的大门前,董嫣回过头去对董承说了一句:“爹,如果他回来后,我真的去问他了,他也真的告诉我,我们只是朋友,你会为女儿白付了真心而难过,还是会因此高兴,我可以嫁去杨家?”
董承愣了一下,他还未来得及思考女儿这话是何意,便有杨府的仆人为他们开了门。
见是董承父女,那仆人满脸堆笑,他一面迎着父女二人进内堂坐下,一面去请杨彪和杨修,“公子,董将军和董姑娘来了。”
不多时,杨修便迎了出来。
董承问起杨彪时,杨修笑答:“我爹说,我自己的事情,便由修自己出面,他这把老骨头,就不出来卖弄了。”
董承跟着笑了笑,客气道:“杨太尉哪里的话,你我两家是何关系?怎么还如此客气啊。”
董嫣又见到杨修,便想起家中庭院摆着的那一箱箱聘礼。
上次见面还是在许都官道上,尹夫人欺侮一老者,才让他们聚到一起。杨修一句话便浇灭了尹夫人的嚣张气焰,而他也同董凌一起将这件事情私下禀报给了曹操。
在董嫣看来,杨修的确是个又聪明又极有才华的人,明明她和杨修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可如今知道了他对自己有意,此时再见到杨修,董嫣却是一点儿也笑不出来了。
二人寒暄已毕,董嫣出声问道:“杨修,听我爹说你喜欢我,是真的吗?”
董嫣再一次如此直截了当的问话,叫在场的人皆张目结舌,董承想要张口阻拦,却没拦住。
杨修看了看身后的家仆,挥手叫众人离开后,他才点头道:“不错,修的确属意姑娘。”
很好,杨修倒是爽快。
董嫣继续:“那我不喜欢你,我只把杨公子当朋友,你知道么?”
杨修点头,“知道。”
“我亦有属意之人,你也知道么?”
杨修仍是点头,“知道。”
他面上没有惊讶,没有遗憾,没有惭愧,没有不好意思。
他在做的,仅仅就是将董嫣问他的问题一一如实回答。
董嫣继续问他:“那你为什么明知道我属意旁人,还要在我不知道的时候就这样和我爹定下了我的终身,还招摇过市给我家下聘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