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暴君的菟丝花(183)

作者:筱月月 阅读记录

她想的出神,便也不自觉冷笑。

还好钟旭医术高超,已帮帝王解毒。

郑怡看到桑晚不加掩饰的神色,心底一颤:“桑妹妹?”

第82章

“听郑姐姐说到医者,难免晃神,在我们南国,满目的白只代表着死亡。”

桑晚解释道,手中折下的花枝被捏的作响,侧身温和地冲郑怡笑笑。

“但雪落的白并非如此,反而让人心旷神怡。”

“今晨问安时,听太后娘娘多说了些,也是许久没见她那么开心了。”

郑怡并未深问,“陛下待桑妹妹极好,北国风光,妹妹有大把的时间好好赏玩。”

从前王府后院只有她一人,萧衍之不曾踏足,她时常难过。

后来进了宫,太后遴选秀女,帝王仍旧不曾踏足,郑怡也就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了。

争宠这事,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她父亲已辞官回乡,自己成了弃子,皇帝也不曾对旁人动心,她又有什么争的必要。

只会让她的处境更加难过。

与其和桑晚争帝宠,闹得两败俱伤,又毫无胜算。

倒不如和她近些,未来等她坐上皇后之位,总归只好不坏。

再说,有了帝王晋升地位分,她也入不了太后的眼,只能投靠桑晚。

“她该高兴的,这么多年,宁王殿下的心智总算恢复如初。”

桑晚手中不多时,已折了些许落雪花枝,在白色的狐裘中抱着,红白相衬,很是美艳。

却不难听出,说的是反话。

且巫医盛行巫邪之术,也不知萧承基是如何治好的,又有多少时日可活。

桑烨为太后寻来巫医,治好宁王,是交易里最重要的一环,宁王的身子若出现任何问题,恐怕要两败俱伤。

不难猜出,姚淑兰并不知晓巫医的阴邪。

使臣入京,变数徒增,桑晚心里乱糟糟的。

郑怡走过去,好似不经意道:

“听太后娘娘说,东夷使团今日入京,安王殿下和凌将军、孟大人,带着鸿胪寺的大人们准备诸多,在城门口接应了。”

见桑晚神情微顿,好似感兴趣,她继续讲道:

“北狄国地广物稀,离京中较远,还在路上,今日只先迎东夷,说起来东夷也是我们晋国的领土,归降后降为藩王罢了,也不知来的是何人,世子妃娘娘估摸着会被传召入宫,见一面呢。”

她口中的世子妃,正是同姚绍明和亲的东夷郡主,东陵婧。

关于北狄,她倒是听萧衍之闲时提过几嘴。

北狄严寒凌冽,物资匮乏,时常在边境和晋国村民发生冲突,主以游猎为生。

一到冬日,可食之物少之又少,本土不适合耕种,只好抢粮。

她和帝王走得近,不用问,自然也会知道今日城门的事。

只不过萧衍之散朝后在宣和殿忙政事,未曾去凤仪宫。

郑怡说了这么多,桑晚岂会猜不出她的心思。

薛瑶临死前的忠告仿若历历在耳,她不会不警惕。

既得盛宠,又心思单纯,的确太过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或许郑怡谈不上利用,只是想在宫中有个倚仗罢了。

“多谢郑姐姐告知。”

桑晚笑容浅显,对东夷和北狄的事闭口不谈。

“使臣抵京,意味着万寿节将至,不知郑姐姐备了什么贺礼?”

郑怡面容略僵了僵,“我们深居后宫,陛下也从未踏足,更无恩典赏赐,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物件儿,本宫也烦恼呢。”

桑晚从郑怡眼中看不出撒谎的痕迹,看来的确还未准备。

“往年万寿节,陛下都是如何过的?”

郑怡一怔,笑容苦涩。

“从前在王府,陛下只将自己关在院中,哪也不去。”

“后来做了帝王,这几年会去姜太妃生前所居的长乐宫,一呆就是一整日。京城普天同庆,宫内却无人敢言。”

陛下生母一族获罪,举家牵连已经不是秘密。

因此,无人提及。

桑晚记得姜氏是帝王外祖一家的姓氏,姜太妃看来就是萧衍之的生母。

她感慨:“陛下是重情之人。”

放不下对生母,对外祖一家的念想,更放不下那年在南国,对桑晚的执念。

郑怡和帝王之间何谈情爱,只顺着桑晚的话点头。

“是了,犹记得那年,先帝在时就伺候满宫的内务府总管,规劝陛下万寿节不能不办,被斩后再无一人敢劝。”

桑晚见过内务府总管,依稀记得他叫李升荣。

刚进宫时,给她来送北狄贡奉的那个金匣子。

看来此人已经是新一任的了。

郑怡轻笑:“哪曾想今年桑妹妹来了,陛下不仅吩咐大办万寿节,还请了北狄和东夷前来朝贺,可见妹妹在陛下心中的分量很重。”

上一篇: 与宿敌之子成婚后 下一篇: 姣姣岁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