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人奔去前头想看看少爷在不在那里,却警醒地发现了不寻常的味道,果断奔回去找夫人商量。
这母子感应许是有的,毕竟这夫人到了院门前便觉得胸口一痛,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浑身的不舒服。
夫人快步上前,老妇人忙跟在身后搀扶,结果两人双双掉进自家儿子挖好的陷阱里,被钢钉板扎成了筛子,倒也全了她们跟儿子相聚的心愿了。
县令震怒,可现场一切证据都表明是外甥自个儿玩火自焚,咎由自取。
县令又在那老妇咽气前的交代下才知道,另外那小院的枯井里和玫瑰花丛下都埋有不少白骨。
县令哪里还敢声张再继续追查,掩盖罪行还来不及呢,此事被对手发现的话,他定会乌纱帽不保的。
幸好接触此事的人都死了,不然县令还得另外再杀人灭口。
店里的人觉得是那两个螺蛳粉店老板绑架了杨初意,原本要去找他们算账或报官,幸好被武大叔拦住了,才让此事没漏一点破绽。
毕竟,惹上县令可不是好玩的。
诚意小馆照常开门,脸上的笑容甚至比往日更加灿烂,可没人知道他们装得多辛苦,在看到杨初意和方至诚回来那一刻都要揉一揉脸颊才能笑出来。
面对他们的嘘寒问暖,杨初意只能选择隐瞒,说看见一个很像她舅舅的人,便找人去了。
指望别人保密,还不如干脆将秘密带进棺材里。
杨初意和方至诚交代了他们几件事,然后便去采买物资,把人先带到城外庄子上安顿下来。
这庄子房间倒是有五六间,祖孙俩一间,那对母子一间,剩下其他再三三两两住一间,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他们没有安全感,还是挤在一起睡。
杨初意也不多劝他们,安全感要慢慢建立,他们需要时间。
时间虽然不是解药,可人一旦努力活着,就会有许多的痛苦让我们放下曾经,也会有更多的美好让我们看淡过去。
活着,才是时间流逝的意义。
半夜,砰砰砰的敲门声将杨初意和方至诚从睡梦中惊醒了。
“恩人,你们快出来,得弟她要不行了!”
第174章 如何治愈
得弟是那个六岁的女童,她的身体比较虚弱,但白日里也没出现什么特别的情况,没想到竟然在夜里发起了高热。
杨初意探了探她额头,吩咐方至诚赶紧去煎药。
她今天在医馆采买了一些药,大多都是温补的,还有对付风热风寒、发热咳嗽的。
原本杨初意还叫人传口信回去村里请梁老过来一趟,为他们所有人仔细诊治后再重新开方的,哪里知道得弟现在就生病了。
“不要,不要……”得弟不仅开始说胡话,身子也开始哆嗦打寒战起来。
杨初意赶紧换成温水擦浴,“先不要用这么冰凉的井水给她敷头了,我们试试别的。”
杨初意让男孩子先出去,然后让她们用温水在得弟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擦拭。
“大家围过来一点,别让得弟被风吹到着凉了。”
有个女孩子哭了出来,“都是我不好,我不该偷偷给她打水洗澡的。”
杨初意虽然能理解他们要清洗身体的心情,但也特地交代了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要洗澡,先用布巾擦身体就好。
哪里知道……
杨初意还没来得及开口安慰她,便听到门外传来方至诚的声音。
“意娘,药熬好了,你出来接一下。”
女孩立刻道:“我去接。”
得弟吞咽困难,一碗汤药只能喂下三分之一。
幸好方至诚早有预料,又端了两碗药过来,这才喝下了足够份量的药。
药效要等一会才能见效,但能喝得下药便是好事。
发烧总是会反反复复的,大家忙到早上,得弟身体的热度才退了下去。
那对母子,妇人名唤织娘,杨初意昨天晚上让他们休息去了,所以这会主动过来守着得弟。
厨房里男孩阿烈正在煮早食,方至诚一早才去山里砍了两捆柴回来,又去河里看鱼笼去了。
这庄子是连带着地里的庄稼一起买过来的,花了杨初意不少银子,当然这里面的产值都是由老把式来估算过的,也没花冤枉钱。
方至诚看了一下,其实这里的土地比三里村的还要好,侍弄起来容易多了。
他挖了一些土豆,掰了些嫩玉米,再去菜地里摘些新鲜的蔬菜才回家。
阿烈小跑迎上来,“恩公,我来弄吧。”
方至诚招呼他过来,“我们一起,这南瓜苗和红薯叶得去丝才行。”
这地界的人吃红薯叶只是从杆子上掰下来时顺便去一条丝,而且只吃南瓜花,不吃南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