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在即,方至诚和杨初意依偎着没说话,很多话其实不用说,双方心里知道便好,两人就这样不知不觉睡着了。
凌晨天还没亮,可家家户户却是灯火通明,若从天上往人间看,定然觉得天地颠倒了。
方新桃最早起,先煮了腊味饭,又去地里摘了番茄和黄瓜回来洗净装好,把肉粽放上蒸笼。
想了想又蒸了其他的粽子和一些鸡蛋,真到出发时,东西不知不觉就变多了。
既是一番心意,方至诚也没拒绝,全都带上了。
临出门时他一个个叮嘱过去,叮嘱弟弟妹妹的话全部都是以“在家听嫂子的话”为开头,用“替哥哥好好照顾嫂子”结束。
到了杨初意这,千言万语只有两句:记住我爱你,记住我说的话。
杨初意点头,然后微笑告别,目送他远去。
村里的壮丁一走,不知为何,总感觉少了一份厚重感,安全感都少了一大半。
铁头哭着喊娘,方老太哄不住,渐渐变成了谩骂。
方至诚要杨初意记住的话,除了前面那一句,更重要的叮嘱是:不准偷偷来看我,我会自己保重,你在家好好待着便好。
老天大抵看不得温情之事,接下来要发生的事,让杨初意忙得脚都不沾地。
第162章 恶意打压
都说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也不假。
这不,号称百年豆腐坊的窦老板竟出尔反尔,说没办法再给诚意小馆供应腐竹了。
窦老板给出的原因竟然是家中壮丁去服役,导致人手不足,所以无法供应之前约定的数量了。
杨初意问他一天可以供应多少时,窦老板含含糊糊,没正面回答就开始卖惨,先是道歉,后颠来倒去说了许多世道沧桑,人生艰辛的话语来迷糊问题。
杨初意听都没听,丢下一句不妨碍你们百年豆腐坊发财便走了。
民间许多作坊或供应菜蔬的人家是不愿意签契书的,一则是他们不识字,怕落入圈套被骗。
二则签契书等同于跟律法挂钩,一不小心就要去吃牢饭。
老百姓觉得衙门那是有理无财莫踏足的地方,本能抗拒,宁愿不接这生意也不愿签契书,所以许多小本买卖生意全凭良心和诚信做事。
杨初意又去寻了几家豆腐坊,原本见客人上门应该满面笑容的他们,竟连问都没问就开始摆手拒绝。
别说腐竹了,连豆腐泡都说没有多余的量再往外卖了。
幸好臭豆腐还能保得住,有家豆腐坊倒是信守承诺继续供货,但他们家坚持只做白豆腐,别的产品都不做。
而且人家也不肯加量,每天只能供应这么多,不要便算了。
说人家任性嘛,人家是有资本的,毕竟儿女都已经有了别的谋生,要不是祖辈交代手艺不能丢,他们便直接不做豆腐这门生意了。
因为世间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杨初意没有强求,人家能守承诺并保证产品质量比什么都重要。
腐竹能存放,店里倒还有些存货,但是豆腐泡却是每天现送的。
不过豆腐泡原本就不在三文钱一碗的螺蛳粉里,是属于别外加料的产品,所以一时没有也无妨
腐竹的量,不过还能撑个三五天。
店里的人都气得直跳脚,咒骂他们这些黑心鬼倒八辈子霉才好。
杨初意依然淡定如斯,她回家取来之前煮过后晒干的猪皮,让荣威和林东升油炸出来。
肉皮是杨初意幼时很喜欢吃的一道食物,后来听说外面卖的肉皮不太安全,便看了很多视频来学。
从前家里锅小,炸一条条小的还可以,那么大一张猪皮的她还没试炸过,而且前世也买不到这么完整的猪皮。
在这里却方便多了,杨初意很久之前就跟武大叔打过招呼,让他帮忙留一些猪皮给自己。
武大叔的猪肉品质是不错的,所以才能给酒楼饭馆供应猪肉,特别是百食园之前做腊肠的时候就攒了不少。
做腊肠是不需要猪皮的,武大叔便将猪皮按杨初意说的处理好,积攒了一定的量再拿给杨初意。
杨初意自己平时攒的不多,但是从武大叔那里买来的可不少,合计起来量还挺大的,而且猪皮一炸便会膨胀,所以倒不怕。
五天后,诚意小馆直接拉横幅和张贴红纸说明缘由,然后标明腐竹换成了肉皮。
腐竹和肉皮都是油炸类,一素一荤,哪个更划算,不言而喻。
顾客吃粉的同时又顺便听了豆腐坊的事,同是做生意,一个不讲诚信,一个厚道经营,一时之间,百年豆腐坊的声誉不断下跌,生意都冷清了不少。
那两家仿制的螺蛳粉店老板本想着联手打压诚意小馆,哪知不仅白忙一场,还搭进去了不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