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首辅娇妻是神医(249)

作者:雁舞流年 阅读记录

沈远岚与薛门,为了开放海禁一事几次争执,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几位师兄不要阻止,由他在大朝议时提出开放海禁之事,当时就被炮轰,接连几天都有弹劾他的,甚至还有御史翻出沈家旧帐,指责沈远岚为一己之私而要陷大周于危机。

朝中群臣闹得凶,连老百姓也密切关注,大街小巷,茶楼酒肆,议论纷纷,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还有中间和稀泥的,态度倒和那些戴着乌纱帽的官老爷一样,连说话的口气都似个十足。

一时间,朝野共议,沈远岚作为第一个提出开放海禁的大臣,被群起攻之,甚至有一天回家时脸上还挂着烂菜叶臭鸡蛋,也不知是哪个缺德的指使的,竟那样当众羞辱他。

若是外人如此也就罢了,连沈清曙也悄悄登门,劝沈远岚放弃:“您何必因这样的不可能达成的事,在朝中树敌过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是有人在暗中害您,您……”

沈远岚摆摆手,示意沈远岚不要再说下去,沈清曙还要再说,他已抬手送客。

沈清曙无奈,只能请安若相劝。

安若送走沈清曙,却是半个字都没说,只是端了碗莲子茶放在沈远岚手边。

沈远岚端起茶饮一口,低叹:“真苦啊……”

安若一笑,只道:“苦才败火,没有请你喝黄连茶已经很好了……”

沈远岚失笑,只是笑容才现就已收敛。

诸多苦楚,纵有安若在侧,沈远岚也想倾诉,只把满腹苦意化作战意,不管对上谁都分毫不退,在大朝议中舌战群臣,又暗中说服薛门众人,还争取到了武将的支持,这才能在隆昌帝的支持下,取得胜利。

可就是这样,朝廷仍没有正式发诏开放海禁,而是先组建船队,出使西洋。至于开放海禁一事,还要等船队从西洋回来之后才会再议。

沈远岚有些沮丧,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整整一夜,第二天又恢复了精神,若不是沈刘氏坚决不允,他甚至还想请命出使西洋。

不过他没能出使之事,倒也不仅仅是家人阻挠,就是隆昌帝,虽然急迫地想促成出海一事,却从没想过要让沈远岚出使西洋。

“远岚之才,若只是做一使臣未免浪费。”

连隆昌帝都不允,沈远岚只能打消念头,好在他虽不能出使,可组建船队一事,却落在了他身上。

这可是一个肥差,工部从尚书到小吏,那么多人盯着呢,却谁都没想到,这差事竟落在了沈远岚一个翰林院的身上。

为了这个差事,隆昌帝特意把沈远岚调到了工部,破格升到了五品,做了工部的侍郎。

这升官速度可算神速,可谁叫皇帝重用呢!

才去了工部不到十天,沈远岚就忙成了颗陀螺,已经接连几天没有回家过夜。

不只沈远岚忙,就连沈家,门前也热闹非常,一天收到的拜贴就能有一篓筐。

安若先还不以为意,哪知那天竟从一张拜贴里发现了一张银票,一看那面额,她吓得直接跳起身喊门房李叔。

万两的银票,她见都没见过,人家就轻描淡写地夹在拜贴里了。

第273章 下狱

看真了,才知是江南的船厂,这是打着承接打造宝船的主意,却是没走正途。

安若哪儿敢收,立刻打发人去了工部衙门。

李叔在工部门口等了小半天也没等回沈远岚,直到后半夜,沈远岚才匆匆赶回,一身风尘,连口水都没有喝,先问发生了事。

他是知道安若的,若不是真有事发生,她断不会派人去找他。

安若心疼沈远岚辛苦,急忙斟茶,又喊张婶子先煮碗面。

沈远岚捧着茶盏,还没入口,就听安若说起银票的事儿,越听他的眉头皱得越紧,连茶也顾不上喝,等安若说完,他接过那张拜贴,起身就往外走。

“好歹喝盏茶……”望着沈远岚的背影,安若小声嘀咕,回头看到送面过来的张婶子,忍不住又是一叹。

忙成那样,也不知他到底有没有按时吃饭,看着人都瘦了一圈。

把银票交到沈远岚手上,安若倒是安心了,一夜好眠,早饭也用得好,吃过早饭还在逗孩子们,洪管家白着脸来报:

“不、不好了,夫人,刚我在外头听说,咱家老爷被关进天牢了……”

安若忽地一下站起身,起得太猛,只觉眼前一黑,扶住桌子,她定了定心神,转头去看脸色苍白的沈刘氏。

“娘,您别急,消息传来传去,难免不准,我去打听清楚了再说,咱自己可不能先慌了神。”

沈刘氏强作镇定,拉了三个孩子在旁,挥手道:“你自去,我会照看孩子们,你不用惦记家里。”

安若点头,还是叮嘱了几句,让沈刘氏先吃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