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高家医馆参观,接连几天做了实习生,安若很是心动,高万青倒是邀请安若入驻高家医馆,甚至还在二楼给她留了一间诊室。
安若开始还是高高兴兴的,觉得自己又可以当医生了,可上班几天,却是连一个病人都没收到。
偶尔有病人进诊室,她殷勤起身相迎,才知人家是走错了诊室。再不然,就是特意跑来看母老虎的。
她还听到有两人在门啊指指点点道:“看着了,就是那个,听说老凶了,不让沈大人纳妾,把家里小妾当驴马使唤磋磨,还欺负婆婆,她家婆婆和男人在她面前连声音都不敢大点……”
我可是谢谢你,到底是谁传出这些话的呢?
安若叹口气,在诊室里也呆不下去了,索性起身往对面诊室看。
对面的黄大夫是骨科,正经的正骨大夫,这些天安若在自己诊室,就看到对门络绎不绝的人流了,说不眼红都假。
不过有一说一,黄大夫的技艺那真叫一个绝。
像这会来看诊的小娃娃,不过三四岁,前臂半脱臽,患儿疼得哭闹不休,大人急得满头是汗。
黄大夫不慌不忙,嘴里问病因,手上手捏闹患儿手臂,这头话还没说完,他已经淡淡道:“好了,可以走了。”
正叙述病因的家长一愣:“好了?这就好了?这不孩子还疼着吗?”
“已经好了……”黄大夫招手喊下一位病人。
病人家属哪肯答应,先问患儿疼不疼,又急着叫道:“孩子还说疼呢!”
黄大夫忙着诊治下一位,哪有时间多说,抬眼看到安若,立刻喊她过来。
劝慰病患,这个活儿,这几天安若都做熟了,立刻过来,笑着带几人出来。
“小朋友已经被治好了,他现在不敢动胳膊是心理作用,不信你看……”把手里的一块糖丢在地上,她笑着招呼那孩子去拿糖。
患儿用没脱臽的手去抓,她立刻又丢,“用疼的那只手去拿。”
患儿迟疑了下,还是换了手。
家长瞪大眼:“你的手敢动了……”
患儿活动了下手,也乐了:“我不疼了,不疼了……”
安若在旁笑看着:“小朋友前臂与上臂相连处的关节还没有完全长好,如果使力不对,就很可能会脱臽,记着要拉扯时,千万不要拉前臂,要抓着上臂……”
又叮嘱几句,安若送走病患,回头看看自己空空的诊室,笑着和黄大夫打了声招呼,抬脚下楼。
她都走到门口了,突然听到有人大声喊她:“安大夫,快、快点,有病人……”
安若一下来了精神,转身几步就跑了回去,还没到诊室门啊,就看到有人托着手臂,鲜血淋漓,脚下都积了一小洼……
安若几步窜过去:“外伤?有没有伤到筋骨?之前谁接的诊?查过体了?”
不知是她问得太急,显出了兴奋,还是那伤者看到她是个女人觉得不自在,她往前冲,那人就往后躲:“我不要这位看,我就找黄大夫,买点金创药就行。”
好不容易来了个病人,安若哪儿还能让生意跑了,也顾不得黄大夫就在旁边听着,直接就道:“你这是刀伤吧?流了这么多血,伤口不小,光是上金创药怕是不行,得缝针。这个,我比黄大夫在行,不是,全京城,我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被她的大言不惭惊到,那病人还在犹豫,就听后头有人道:“这位安大夫说得对,缝针她最在行,您就是信不过她,也该信得过我们医馆,我家医馆,哪位大夫不是本科内最好的?”
你这是在夸我?安若抬头看眼带着笑的高万青,顾不得计较,紧跟着道:“就是,我可是高家医馆的大夫,你怕什么?”
第260章 名气初起
缝完最后一针,安若叮嘱:“这几天都不要沾到水,隔一天过来换一次药,七天后可以拆线。”
那病人点头应是,抬起头却是愣住。
若转头看,也有些惊讶。
不知什么时候,她的诊室外围了一群人,都是医馆里的大夫,探头探脑地看她诊治不说,还凑在一起小声议论。
见安若看过来,他们就笑道:“安大夫果然是厉害,看这针脚细密的,我估计留的疤都不会太大,哪儿像万青,缝完后跟趴了条蜈蚣似的……”
“就是就是,安大夫果然在外伤上的造诣很高……”
有捧的,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女子嘛,可不是最会缝缝补补的,有什么稀奇?这是把人当成布了……”
这大夫还没说完,就被同僚碰了下,安若却是不以为意,反笑道:“是王大夫是吧?你说得是,这缝伤口,只要胆大手稳,就可以做到,下次您也可以一试,在外伤上,还是很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