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别别。”徐汀云哐叽一声把自己拔了出来,连滚带爬站定,“去,现在就去!”
华松栩一看他的打扮,便知道方才这家伙是嘴上不答应揶揄她。但这大冷天愿意帮忙,该给的还是要给。她松了口气,将钱递过去,“拿着吧,咱们出发。”
最后徐汀云没收这钱,好说歹说定下下山后再给报酬,万一货不对板还有砍价的余地。华松栩想想也是,答应了。
她带着徐汀云到停车的地方,开始从车上卸装备。
随着徒步逐渐普及,人人都能拿杖戴墨镜拍网红照,但这无法掩盖户外运动的危险系数。
高原反应,失温,极端天气,滑坠,自然灾害……挑战数不胜数,需要拥有充分的户外知识、可靠的体力及合适的装备面对未知。
她收拾东西的时间,徐汀云绕车走了两圈,拍了拍前引擎盖,感慨,“改装的牧马人就是帅,经常进山吗?”
华松栩正检查救援包里的药物,“以前。”
徐汀云唔了一声,继续绕车走圈圈。华松栩被晃得眼晕,几次想制止又强行忍下了。
莫烦躁莫烦躁,别忘了小伙是个热心肠。
徐汀云问:“油耗怎么样?”
华松栩一手提暖壶一手灌0.9L的montbell保温杯,“平均下来百公里11左右。”
徐汀云又问:“手自一体?”
华松栩拉上背包拉链,“嗯。”
徐汀云还问:“听说牧马人会漏雨——”
华松栩忍无可忍启唇打断:“你装备带齐了吗?”
徐汀云停下规律的圆周运动,乖乖地答:“带齐了。”
虽然雇了他认路,但华松栩对他的生存能力和户外经验存疑,拧眉继续问:“营地羽绒带了吗?睡袋温标多少?水和食物呢?”
徐汀云立定站好,“高山羽绒190g充绒1000蓬,睡袋黑冰G1300加一个抓绒内胆,保温杯750ml热水、两瓶可乐两瓶矿泉水,吃的带了五包干脆面和几包复合糖。”
华松栩点头,再次问:“应急物品带了哪些?”
徐汀云像是一秒被拉回课堂。那会他就是问题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抠纸团传纸条。但无论怎么折腾,被老师叫起来提问都能对答如流,逼得老师变着花样考他。
他保持着这一优良传统认真作答:“雨衣,救生毯,急救包里有一些药品和绷带。”
华松栩没挑出什么毛病来,锁上车门上了登山包,根据重量把肩带调好,“走吧。”
徐汀云迈开长腿跟上,还多答了个附加题,“我还带了冰镐机械塞绳索保护器——”
这些都是阿式攀登的装备,华松栩熟得不能再熟。她头都没回,“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背着徒增负重。”
徐汀云:“……”
片刻后,他追上那飒爽利落的背影,“你怎么知道?”
这会还走在乡道上,积雪被村民推到两边,华松栩走得极快,“手掌比泡椒凤爪都细嫩,茧子一个没有,一看就连攀岩攀冰都不会。”
雪山攀登分为两种,喜马拉雅式攀登和阿尔卑斯式攀登。
前者顾名思义,类似爬珠峰的模式,由攀登者、协作、领队、背夫等多人组成团队,攀登周期长、营地多,通过不断铺设路绳稳扎稳打。这也是商业团队的运作模式。
而阿式攀登相反,攀登者没有氧气瓶没有固定绳索没有后勤人员,只能自给自足,凭借自身技巧攀爬。快速、自主、轻量化,危险系数极高。
阿式攀登者需要精通攀岩、攀冰、干攀、雪坡行走等技能,野外急救、裂缝救援、雪崩救援等也是必备知识。
徐汀云眼睛一亮,“行家呀,你也喜欢阿式攀登?”
喜欢。
这两个字
震耳欲聋,华松栩不知从何做答,也不想答。
曾经阿式攀登是她的热爱,是她逃离现实的乌托邦,也是为之奋斗的意义。如今,她却连想都不敢想。
徐汀云和她保持匹配的步速,耐心等待她的回答。
因此,当华松栩偏头去看左手边雪坡的路况时,看到的是男孩锋利流畅的下颌线和唇角边一闪而过的梨涡。
朝气蓬勃,阳光明媚,眼里的光如冬日暖阳。
不像她,一脸半死不活的模样,枯涸,黯淡。
她像被刺到一样收回视线,叹了口气,“给你加一千块钱——”
徐汀羽:“不用——”
华松栩加重语气,“只要你把嘴闭上。”
徐汀云:“……遵命。”
男孩虽然皮,但胜在听话。这么一说,还真乖乖禁言。
两人在沉默中一前一后走着,从晌午走到日落。
冰爪齿陷入酥软的积雪咯吱作响,爬升时冷空气卷过每一寸裸露的肌肤,最终从鼻腔流淌入肺部,有种微刺的清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