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老祖宗今天也不想营业(124)

作者:封醉 阅读记录

那时她没听出话里的调侃,只当是真心夸赞。如今回想,却只剩怅然。

她将空盏放回石桌,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每一幕都清晰如昨,却又遥不可及。

“小槿倒是觉得,自己与从前大不相同了。”

对于她的反驳,子桑空落并未露出丝毫讶异,仿佛早已洞悉一切。

他只是微微一笑,抬手指向天边那轮明月:“那如今看着这满月,小槿想到的是什么?”

子桑槿仰头望去。皎洁的月光洒落,千年不变的玉盘高悬,像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

“想到师父带我离开雪原的那晚,月亮也是这般明亮……”她的声音渐渐轻缓,指尖无意识地抚上心口,“想到大师姐在月下舞剑的英姿,想到师兄总爱坐在屋顶赏月……想到的太多,心里却不觉厌烦。”

她本不是多话的人,可此刻回忆如潮,往事一幕幕浮现,让她忍不住絮絮诉说。她的神情时而温柔,时而怅然,与从前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判若两人。

子桑空落静静聆听,目光落在她身上,骄傲中又带着几分心疼。

察觉到自己的失态,子桑槿忽然住了口,耳尖微红。山间一时寂静,唯有虫鸣窸窣,晚风轻拂。

“小槿真的长大了。”他执壶为她续上热茶,氤氲的雾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看来,你已经找到自己的道了。”

你的道是什么?

这个问题,每个修士都逃不开。而答案,往往决定了他们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子桑槿恍惚间回到了幼时。

那时的她连化形都控制不好,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总是不听话地冒出来。师兄却早已能化作翩翩少年,时常溜去凡人的城池游玩。每次她央求同去,师兄总是捏捏她毛茸茸的耳朵,笑着说下次一定。

为了这个“下次”,她拼命修炼。

后来听说曾有大能一朝悟道,白日飞升,她也不贪心,不求通天彻地,只求能完美化形,不再露出那些恼人的特征。

记得有次她问师兄:“你的道是什么?”

少年一脸骄傲:“我和师父一样,修的是逍遥道!总有一天,我也要天地任我行!”

那时的子桑棣也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带着未经世事的纯粹。如今想来,他们当年的愿望都天真得可爱。

正是那份天真,在她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

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让她茫然。

她的道,究竟是什么?

对于那时连字都认不全的子桑槿来说,这确实太过深奥。当找不到方向时,人往往会下意识模仿身边最亲近之人的选择。

她最先想到的自然是逍遥道。

可整整三天三夜,她绞尽脑汁也没能参透何为逍遥,又该如何逍遥。

她试着模仿师父和师兄的一举一动,却始终徒劳无功。即便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也依然无法领略他们眼中的风景。那山不是她的山,那水也不是她的水。

子桑棣这个师兄当得尽心,见师妹苦恼,他索性带着她体验了几日自己的日常。

少年仿佛有用不完的朝气,今日钻研阵法,明日又捣鼓起丹药,世间有趣的事物太多,他样样都想尝试。在他眼中,这就是他的逍遥道,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可子桑槿偏偏是个执拗的性子。

就拿练剑来说,她每日都像设定好的机关般准时挥剑,即便偶尔耽搁,过后也定会补上欠缺的次数。对她而言,比起晦涩的阵法和繁琐的丹方,练剑反而最简单,只需日复一日地重复,剑招自会愈发流畅。

师兄这般跳脱的性子,只让她觉得头晕目眩。

刚摸清阵法皮毛,又被拉着辨认药材,丹药才炼到一半,思绪又飘回未解的阵图。每次都要费好大功夫,才能将心神重新聚拢。

尽管她努力装作兴致勃勃的样子,但真正的喜爱是藏不住的,子桑棣看出端倪后,也曾想过因材施教。

可难题在于,师妹的执著并非源于热爱。

逍遥道讲究随心而行,但他竟找不出子桑槿真正钟情之事。相识多年,他从未见过她对什么表现出特别的偏爱。

唯一能确定的,是她对变强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但这究竟是天性使然,还是幼时经历所致?谁也说不清。

子桑棣不得不承认,师妹或许真的不适合逍遥道。恰逢那时无情道风头正盛,他越听越觉得那些刻意断情绝爱的修士不可理喻。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师妹,不正是天生冷情吗?

不过他对无情道的了解,也仅限于市井传闻。

那些故事说是修道,倒不如说是借无情之名,行风月之实,年幼的师兄妹第一次见识到,原来世间还有这般刻骨铭心的恨与痴。